唐永春摄 高长虹(右一)陪同专家在景区考察 高长虹看望当年为新四军做过饭的老人 山沟沟景区 2007年1月,高长虹迎来了两件喜事。一件,是他的高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而另一件,是他获选“余杭文化名人”。前一件事,高长虹向世人证明了,他是一个有能耐的人;而后一件事,高长虹向世人证明了一点——他是一个有人缘的人。 高长虹的高新塑料厂业绩不错,产值超亿元,是全国屈指可数的PVC电缆料生产基地之一,凭这个业绩或许他可以当选“优秀企业家”;高长虹旗下的塑料厂以及两个景区不仅解决了近千乡亲的就业,还拉动了当地“农家乐”和生态农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凭这点,高长虹应该可以当选“新农村建设模范”……但令人预料不到的是他当选了“文化名人”。 “一个企业家获选‘优秀企业家’不稀奇,而一个企业家当选‘文化名人’则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有人如此评价。 在5位崭新出炉的“余杭文化名人”的资料中,高长虹名下没有一串长长的代表作目录,也没有获奖作品的相关介绍,只有轻描淡写的一句:“高长虹,余杭区文联副主席,双溪竹海漂流公司和山沟沟旅游度假公司董事长,先后出资主办、协办了第一至第四届中国茶圣节。” 但正是这句话,这句把高长虹的名字与“双溪漂流”、“山沟沟”这样的全国知名旅游景点联系在一起的话,让很多人明白了高长虹获选“文化名人”的缘由——他,创造了余杭区迄今最大的两件文化作品“双溪漂流”、“山沟沟”。 用文化,为旅游注入灵魂 从2000年起,高长虹先后投资三千多万元,先后开发了双溪漂流和山沟沟旅游景区。单从自然风光来说,双溪并不比国内其他地方的漂流景区美多少,但高长虹心里清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里有“陆羽泉”,是茶圣之乡;这里有径山寺,是日本茶道的发源地,茶文化底蕴十分厚重;天目溪、莫干溪在这里汇集,双溪有很多“水文化”的文章好做;这里有绵延两岸数十公里的江南罕见的淡竹林,竹文化的文章也可以写了;再结合这里传统的农耕文化……双溪的文化底蕴深得很呢。 “其实,双溪的成功,与企业注重乡土、注重文化、注重品质、注重创新是分不开的。”在景区发展的不同阶段,总是有令人叫绝的创意,从高长虹那颗极富文学创意和浪漫气息的头脑里迸发出来: ——让旅客在上竹筏之前,先坐上牛车,穿过茫茫的竹海;踏上竹筏后,一路漂来,可听山歌对唱,可赏渔翁独钓…… ——竹筏漂不够刺激,就开发皮筏漂;还推出了梦幻夜漂——夜晚,溪边的竹林树丛中布置巧妙的射灯,映着天上水中的星星月亮,置身其间,给人以一种飘然世外的感觉…… ——过去,雨水浇灭了不少游客漂流的兴致,为了不让游客扫兴而归,高长虹发明了“雨漂”。让船工穿上斗笠蓑衣,游客穿上雨裤雨衣,在雨中漂流。有了雨具的保护,游客不仅免去了雨淋之苦,还毫无顾忌地打起了水仗,给“雨漂”增添了不少情趣…… 2003年,高长虹延伸开发了“山沟沟”旅游度假区,向世人展示山沟沟的奇石秀水、古树名木、古村古桥、农耕生活,围绕石文化、古村落文化以及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亮出了“四川有个九寨沟、杭州有个山沟沟”口号。“山沟沟”以其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通过有序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实现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的挖掘,给景区带来了生命力。”高长虹说。在短短6年多的时间里,两个景区的游客量逐年递增,“双溪竹海漂流”已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最佳漂流胜地、被誉为“江南第一漂”。2006年,双溪旅游公司接待国内外游客80多万人次,门票收入1200多万元。“山沟沟”景区也已成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浙江省农家乐特色示范区”,近4年来已接待中外游客70多万人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 先舍后得,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 当高长虹说起自己的人生经历的时候,有几件事情,是他经常提起的:1984年,他从杭州师范学校毕业,成为一名教师;1990年,他弃教从商,成为一所校办工厂的干部;1995年,他成了厂长,走上了企业管理的道路;2000年,他开始参与旅游业的开发,成为双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很多细节他已记不清了,但这几个时间点,高长虹记得很清晰,因为在这几个时间点上,高长虹为他的人生做出了抉择。“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高长虹是个儒商,深谙孔子所说的“见得思义”之理。说起“舍得”之道,高长虹一下子来了兴致:“舍得、舍得,是舍在先,得在后。而如果一个人所想的是倒过来的,想先得后舍,那么字典里有另一个词“得失”可以表达——他得了,必定会有所失……”我们无法知道高长虹在他人生中的那几个时间点上舍弃了什么,但我们清楚看到了,高长虹今天依然在坚持他的“舍得”之道。 “只有让百姓融合到旅游开发中来,旅游产业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高长虹说。还在开发初期,高长虹手下的一些精通旅游经济开发之道的经营能人,就提出要搞与旅游开发相配套的旅店和餐饮服务,说这样可以为公司赢得更大利益。但高长虹断然否决了这样的建议。他明确表示:他回家乡搞旅游开发的一大初衷,就是要为乡亲们搭建脱贫致富的平台。高长虹的旅游公司只管把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好,只管把旅游品牌宣传好,只管免费为村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旅游从业培训服务,只管把游客从四面八方引来——除了门票的钱外,其余的钱全部让给乡亲们去赚。近年来,高长虹还为修桥铺路、帮贫扶困、敬老院、残疾人等社会公益事业捐款300多万元,被当地群众称为“及时雨”。 目前,山沟沟村已有70多户村民开办了农家旅馆、农家饭店,还有不少农户经营绿色生态种植和养殖。景区开发还不到四年,村民的人均收入就从原先的5000元左右提高到了1万元左右,收入翻了一番。 “自己赚钱,百姓受饿,于心何忍啊!企业应该把更多的商机让给百姓,让他们更多地从中获益。大家的向心力增强了,反过来也会支持景区发展的。” 百姓们在景区中尝到了甜头后,也逐渐意识到:景区开发靠的是大家的合力,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景区形象。于是,他们的个人修养也在这种无形的压力中日益提高了。而景区周边百姓修养的提高,也进一步提升了游客对双溪漂流、山沟沟景区的满意度。景区口碑好了,美名传四方,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了双溪,走进了山沟沟。 就这样,高长虹带领乡亲们走上了和谐发展的致富之路。 旅游“反哺”文化,文化做精旅游 高长虹对余杭文化事业的贡献到底有多大,或许只有受益者最清楚。余杭的文化界人士是这样评价的——“双溪漂流、山沟沟景区,已经成为近几年余杭文化创作的源泉之一”。 恪守“舍得”之道的高长虹,在余杭文化方面的投入可是一点也不吝啬。 撇开高长虹每年为径山镇、鸬鸟镇老党员老干部以及杭州、余杭社会各界人士订阅的2000余份党报不说,撇开高长虹每年为余杭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投入的大笔经费不说,仅高长虹每年向余杭文联下属十个协会提供的活动经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目前,双溪漂流和山沟沟景区,已经成为浙江省作家协会、余杭区文联以及许多文化社团的创作基地。对他们的创作活动,高长虹都给予了无偿的支持。 对此,高长虹有自己的见解,“与文人打交道,有百利而无一害”。高长虹认为,当双溪漂流、山沟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文人的作品中,对景区来说,也是一种无形的宣传。一个景区要打文化牌,细节决定品位,“请文人做高参,可以使景区的文化传播更为到位。”高长虹说。 高长虹还准备出资成立一支党员电影放映队,“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一方面能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放映一些主旋律影片,传播主流文化。”高长虹说,“很久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那种感觉,是很多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体验过的……” 采访到这里,“为什么一个企业家能当选‘文化名人’”的疑问已经解开。当我重新翻看材料,看到了以下几行文字: 1997年度……“双溪镇优秀共产党员” 2000年度……“余杭区劳动模范”、“杭州市劳动模范”、“全市乡镇企业科技带头人” 1999-2001年度……“余杭区优秀共产党员” 2003年7月……“杭州市优秀共产党员” 2004年6月……中共浙江省委授予“双带好党员” 2004年6月……杭州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2006年1月……“二00五年度浙江农村十大新闻人物”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