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崇尚儒学,在万达集团内部推广《论语》。他不仅要求员工学习《论语》,举办相关的知识竞赛和演讲,而且用传统道德要求和约束自己和员工。他下属中曾经有一位很有才干的分公司经理,因为移情别恋女演员,抛弃发妻幼子,王健林为此召开会议,坚决将此人开除。王健林说:忠孝仁义是万达选择干部的最起码的准则。 到2015年,万达要每年纳税10亿 鞠金华: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做企业要会寻找标杆。请问,你的标杆是谁? 王健林:你说的是个人标杆还是企业标杆?也就是做人的标杆,还是做企业的标杆? 鞠金华:先说前者吧,做人的标杆是谁呢? 王健林:做人的标杆是李嘉诚先生。我的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将来能成为像李嘉诚先生一样,做那么多的善事。现在我一次只能捐几百万,或者一两千万。虽然我迄今为止累计也捐出了五千多万人民币了,但和我做善事的愿望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 我经常想,有朝一日我要从一线上退下来,我要把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做善事,我要到全国各地去扶贫。因为我一直想做更大的善事,因此我必须有能力来做呀!所以,我是为了这个目标在努力的,我也从来不觉得累。实话说,我就是个工作狂,我从来不消遣、旅游、休闲或者作秀,我志不在此!我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工作上。我也没有占有财富的欲望,但我始终保持着创造财富的激情和远大的人生目标。在没有退下来之前,我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当全国民营企业的纳税冠军。现在万达每年纳税七个多亿,估计已经是民企中的纳税冠军了。但这还不够。我的目标是,到2015年,万达每年要纳税10个亿人民币。我们万达要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企业。 鞠金华:如果要找一个企业作为标杆的话,在你心目中是哪一个? 王健林:我们现在的追赶目标,就是澳大利亚的西部集团。它现在是世界商业地产的龙头老大,有1700万平米的收租物业。 而大连万达在建的购物中心有11个,已经开业的有12个。到明年年底可能会开业20个。我们今年又新建了6个。我们力争到2010年每年开工5个到7个购物中心,我们希望从2010年以后每年开工10个大型购物中心,每个购物中心的面积在10万平米以上。今年我们已经有6个这样的购物中心,我们估计到明年还会有6个。 到2010年,万达确保有40至50个购物中心,平均每个的面积在15万平米左右。总的收租面积达到700-800万平米,年收租金额达到40-50亿元人民币。现在我们新建的购物中心,平均每个的租金都在1个亿人民币左右。以前建的购物中心要小一点,年租金在5000-7000万元左右。 这40亿就是万达稳定的现金流。而现在40亿的现金流在国际上都不算小的。在全世界范围内,年租金收入超过5亿美元的购物中心发展商都不超过5家。万达的年租金收入如果达到5亿美元,就有可能排进世界前5名。年租金收入超过5亿美元,美国也就是3家,澳大利亚还有一家。 你看,这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即用7-8年的时间,在购物中心这个行业里,我们至少要排到世界前10名,甚至是更靠前的位置,比如进入世界的前2-3名。 万达的四步棋 鞠金华:作为一个以足球俱乐部闻名全国的地方房地产企业,大连万达在退出足球、进军全国房地产市场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的龙头企业。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 王健林:这首先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正确的战略。我们内部通俗地称之为四步棋。 早在1998年我们就提出来的一个口号:要下三步棋。而第四步棋,是我们现在刚刚提出来的。 第一步棋,就是跨区域发展,把一个地区性的企业发展成一个全国性的知名企业,塑造自己的品牌。 这是我们在1998年制定的一个战略目标。这是出于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我们在1998年4月份,花了40万请国家城调总队给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这在当时是很昂贵的调查费用了。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个调查呢?是因为除了做地产以外,当时我们还想做其他方面的。那么发展其他什么产业比较好呢?我们企业适合发展什么?我们在市场上有怎样的美誉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请国家城市调查总队对全国8个城市做了抽样调查。 调查的结果叫我们大吃一惊!从那以后,我们才下决心做战略调整,退出足球领域。有几个调查指标当时给我震动比较大,有一项是企业知名度调查。调查队在全国搜索了100个企业,有红塔,当时红塔是如日中天啊,海尔,健力宝,万达等等。在品牌认知度方面,我们当时的排名是全国第五名,仅次于红塔,海尔等几个企业,这叫我们很吃惊。但是,在品牌属性认知度方面,即万达是干什么的?它的品牌形象是什么?我们排在最后。这个反差太大了!有很多人说我们是体育公司,或者是体育经纪公司,很少有人知道我们是做地产的。 鞠金华:调查公司给你们什么建议? 王健林:这个给我们的触动非常大,我们当时拿着这个调查结果和他们做了一次讨论。他们分析认为,我们应该利用这么高的知名度,来做市场上认知度比较高的产品,如饮料和酒这一类的产品。 这个建议出来以后,我们企业内部做了一次讨论。我提出,这个知名度是虚无的知名度,是没有用的。看来我们这个足球不能继续搞了。如果足球继续搞下去,我们企业除非正式转业做体育产业,不然就要把我们的主业都淹没。 我记得当时我说,我们赶紧下决心放弃足球!也不要去做他们所说的饮料和酒。我们就专心做地产。理由是,第一,我们企业里的高层干部,全部是做地产出身的,不会别的;第二,我们现在掉转方向做别的,那么我们前10年的时间不等于白玩了吗?我们积累的经验哪里有用武之地?我说,对于调查公司的建议,我们可以借鉴但绝不能采用。 那么,我们应该去干什么呢?我提出,在立足主业的基础上,我们就利用现在的知名度进行跨区域发展。既然我们这么有名,那么到其他城市去发展的时候,至少不用多费唇舌介绍我们是什么公司了。人家起码会认为,这个企业搞足球的时候每年能丢4000到5000万,肯定是个有实力的企业。 1998年,万达董事会就决定退出足球。我们到1999年的时候才退出,因为我们不能在赛季中半道退出。 轻装上阵,我们从1998年下半年就开始实行跨区域发展。当时跨区域发展只有万科一家,搞了10个城市。但万科是在做收缩,我还记得王石写了篇文章,题目好像是“万科的收和海尔的放”。这是可以理解的,刚开始做跨区域发展时,所有的企业从制度上文化上都跟不上。但是,我认为万达只能放,不能收。我们在1994年的销售额是29个亿,占了当时大连房地产分额的20%还强。当时大连市场份额才70-80个亿,做了29个亿,吓人啊!但是,我们从1994年以后就开始下滑了。始终保持在16个亿左右,再往上做要突破20个亿就很难了。所以,我们必须要向外扩张。 当时刚开始跨区域经营的时候,公司里还有很多反对的意见。很多人觉得我们在本地做的这么好,干嘛要出去?很多大连人不愿意到外地去工作,怕出去后不能适应。特别是干部有畏难情绪,因为一把手还是要我们派嘛。 从1998年出去的前3年还是交了学费,遇到很多新难题。比方说,在一个城市开8个楼盘的管理和你在8个城市开1个楼盘的管理是绝对不同的,管理一个公司的8个项目部和管理8个不同城市的公司,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后者要复杂艰难得多。企业制度首先就要发生变化,企业文化也要发生变化。 鞠金华:从结果来看,你们跨区域战略是正确的。但是,假设你们当年出去了,又铩羽而归,你会后悔吗?尽管这个问题纯属假设。 王健林:即使我们出去失败了,没能战胜自我,没能适应环境,我们对走出这一步也不后悔。因为如果我们困守大连,将会遇到更大的挑战。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在1998年果断地跨出去了。出去以后,因为我们毕竟是有11年房地产经验的企业,而且是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因此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我们最终还是站起来了。从1998年到现在,我们万达已经在24个城市开展房地产项目,我们现在是全国跨地区发展的城市最多的一个企业。除了西部一些地方,差不多每个省会都有我们自己的公司,跨区域发展对于万达是决定性的,没有跨区域发展,万达今天也就是大连的一个知名企业,不会是一个全国的知名企业,不会是全国的房地产领袖企业。我们现在一年可以做超过100亿的销售。我们在2002年又提出了一个口号:要做百年企业。 鞠金华:这是你们的第二步棋吗? 王健林:不,我们是根据这个思路才提出第二步棋的。我们是房地产企业中第一个提出要做百年企业的。因为很多人认为房地产是一个阶段性的行业,市场一成熟以后基本上就稳定了。很少有提“百年企业”这种口号。我说,我们要提“百年企业”,因为它使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发生变化,如果我们企业定位要做百年企业,我们做事就不会短视,就不会欺骗老百姓,就一定会为自己的行为方式负责任。 首创订单地产模式 鞠金华:怎么做百年企业,有什么标准呢? 王健林:我们大家反复探讨,形成了共识:百年企业有三个标准,第一个标准就是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第二个要有规范的企业制度,第三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这三个标准都具备了,百年企业就基本有谱了。 那么首先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百年企业必须有长期稳定的现金流。我们当时就分析,我们有自己的电梯厂、超市、药厂、酒厂等很多企业,但这些企业我们都没有核心优势。 经过分析之后,我们否定了那些没有核心优势的企业。最后的意见集中在写字楼和购物中心上。它可以年年收租金,这不就是稳定长期的现金流了吗?二者相比之下,最好还是做购物中心。 鞠金华:选定购物中心为主要方向,似乎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谁都知道购物中心可以持续收租嘛。 王健林:当时,恰恰购物中心不能持续收租。我们曾经做过一些购物中心,但收不到钱。我们公司还成立了一个8个人的讨债部,成天出去讨债。 于是,大家就讨论说:既然收租也不稳定,那么我们为何不向500强企业、大的跨国公司收租?这样我们的收租率就稳定了。这就是我们决定下的第二步棋,那就是跨入商业地产,向跨国公司收租。 我们首先向沃尔玛提出,我们彼此能不能成为合作伙伴?刚找他的时候根本不行,他们还笑话我们,因为我们还比较弱小。但我们不气馁,持之以恒谈了8个月,终于跟他们谈下了一个项目。做了第一个之后沃尔玛发现,销售的情况很好,各方面都觉得很满意。另外在工作当中,我们绝对是保质保量保时间。于是,沃尔玛对我们产生了信任。紧接着2003年我们才有了一个联合发展协议。 跟沃尔玛的联合发展协议拿下来之后,就成为我们的一个招牌。紧接着就是跟家乐福、百安居、欧倍德、麦当劳、百盛、美国餐饮等一系列的跨国企业签署了联合发展协议,这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订单地产。 到现在,万达已经和16家跨国企业,其中10家是500强企业,签了联合发展协议。此外,还与境内的5家企业签署了联合发展协议。总共已经有21家。 所谓联合发展协议,就是我们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我们先选地,他们紧接着跟进。现在,万达是全国唯一的一家跨区域的、以购物中心为支柱的订单地产企业。 鞠金华:商业地产和住宅相比,哪一个更难操作。 王健林:中国房地产协会的顾云昌先生曾经说过,做住宅是安全的,但简单、不过瘾;做商业地产是在海里面游泳,风浪大、风险高,容易淹死人,但很过瘾,特别考验人,我觉得这个比喻蛮恰当的。商业地产不是一个单纯叠加而是一个综合性的业态。其中包括房地产、资本运作、商业、物业管理、文化等等,非常之复杂。难怪全世界的房地产商只有2%的企业在做购物中心。中国的房地产公司中只有200多家在做购物中心,还不到总量的1%,而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商中,只有不超过2%的企业在做购物中心。 境外上市,中国第一 鞠金华:你们所做的这种商业地产最大的瓶颈是什么? 王健林:商业地产最重要的就是资金,它对资金的需求异常巨大,这是全世界公认的。国家的宏观调控又给了我们警示,我们必须时刻都要保证资金链不会断。因此,就催生了我们的第三步棋——到境外上市。去年6月份,董事会正式做出决定,万达集团成立投资部,正式迈开境外上市的步伐。 我们先后跟世界知名的4大投行进行了深入的、长时间的谈判,累计谈了100多次。我们最终决定,选择其中的一家投资银行合作,共同做房地产基金。这是一个全新的模式,唯此才能够真正满足我们对资金的需求。它是以租金收入作为回报的,其购买对象不是散户,基本上都是养老基金、保险金、政府基金等这类的机构投资者。这些机构投资者不求回报太高但求稳定。这种房地产基金不受募资金额、募资比例和时间的限制,正好符合我做购物中心的要求。我们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运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也许万达会创造一个记录,就是成为中国第一支境外上市的房地产基金。 鞠金华:你们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了?何时可以说大功告成? 王健林:现在就看上市地点和排时间了。今年内最晚明年初,就可以正式挂牌了。此事完成之后,就给万达在国外搭建了一个平稳的、长期的、便宜的融资管道,以后万达建设购物中心的资金基本上靠境外资本市场来支持。 按我的设想,将来每年募资50亿港元,国内同时还可以再融资50亿人民币,那么我每年就能建10个购物中心。 国际万达 鞠金华:在完成了境外上市之后,你的目标是什么? 王健林:就是我们的第四步棋,实现国际万达。万达企业文化的最核心的概括就是8个字:国际万达,百年企业。 国际万达的意思,就是我们的目光不是放在国内,不仅仅是要做国内一流企业,希望经过几年的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企业。而且我们要到国际上去施展自己的才能。 国际万达也意味着,第一,我们可能到国外去收购购物中心;第二,我们在境外资本市场上表现出我们守规矩,规范运作,良好的表现,在境外资本市场上使我们的股价更高;第三,我们将聘请一些国际人才到我们企业来发展。现在,我们公司已经有几个境外的专业人士加盟。比如做设计的、招商的、规划的、商业物管的,这种高端人才在国内是很难挖到的。 我们所谓的第四步棋,就是要使万达真正染色,染上国际的色彩。我们争取再用5-10年时间,使万达集团不仅成为中国乃至成为国际知名的企业。 控制力是一切的基础 鞠金华:可能很多企业都制定过很好的战略,甚至比你的四步棋战略更高深,但为什么你如此成功呢? 王健林:为什么房地产业内很少有世界500强企业?就是因为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房地产是不能搞标准化的,这个行业是不能进行产业化生产的。所以,房地产这种特点就造成控制很难作到。房地产成功不成功就是在控制力上的。 经过我们这么多年跨区域发展的摸索,我们制定了一整套有自己特色的规章制度。现在万达在企业执行力和控制力方面绝对是大腕。我们的制度文化的核心就是4个字:集权管理。 我们的财务是集权管理,采取委派制。我们全国大大小小的公司有40多家,财务人员有170-180个,全是集团财务部的编制,由公司统一管理,而且实行轮岗制,在一个公司必须3年换一次。现金流实行统一管理,防止出现漏洞。 成本控制的管理,这是万达的一个特色。万达有一个成本控制中心,其中的人员也是总公司委派的,也实行轮岗。控制通过总部一直达到末梢。 我们这个行业过去有句老话,叫作:挣钱不挣钱全在预算员。我们现在已经改了,实行清单制度。就是说一周一周的结帐,不需要最后再算总帐。 再有就是我们的集中招投标,所有这一切都是围绕着一个指导思想——集权管理。我们现在所有超过10万元的设备采购超过20万以上的工程都必须实行招投标。而这个招投标我们又规定实行总部招投标为主,当地公司为辅。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不给犯错误的机会。靠这些制度,保证了我们战略得以完成。 10年内做到世界500强 鞠金华:商业地产也会有饱和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转型? 王健林:饱和?不会的。购物中心的空间是很大的,我们进入这里之前是做了很全面的分析的。不仅仅要看是否能赚钱,还要能使这个行业做大。为什么我们不去做其他的行业?有些行业每年做到头也就是30亿的收入,不足以做大。但是,中国的购物中心有足够的空间。所以我们在20年内恐怕不会转型的,全力以赴把购物中心做大。 中国的零售业市场一直封闭不开放。现在刚刚开放,全世界的企业都到中国来扩张势力,来争地盘,来瓜分中国以及印度这两块仅存的蛋糕。那么他们这种拼命扩张就给我们足够的发展空间。如果将来市场成熟了,我们分析可能至少也要20年。所以在现在的情况下我们坚定地在这一行里做大。 我们现在是全国第一。只有我们做了20个购物中心,其他各家没有一个是超过两个购物中心的。但是我们觉得在中国做到第一的目标太低了。我们想在未来10年内做到世界500强。每一年我都要制定下一年的发展目标,而且我们都完成了既定的目标。如果我们将来真的做到了拥有40-50个购物中心,那我们在世界范围内,就绝对有话语权了。我相信,除了那些国家垄断的企业,中国一定还可以有企业成为世界500强的。 采访手记 王健林印像 王健林老了。这是在采访中,王健林给我的最深印象。 说王健林老,并不是说王健林变得皱纹堆垒、老态龙钟。和他51岁的年龄相比,他依然显得年轻健壮。我之所以有此感觉,因为和当年率领大连万达足球队攻城略地之际的那个意气风发、激情四射、舍我其谁的王健林相比,现在的他显得格外慈祥和宽厚,总是一幅宠辱不惊、气定神闲、慈眉善目的表情。 8月8日,当我对王健林进行专访时,正值麦莎台风掠过京津登陆大连。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时间天地为之变色。据报载,滔天海浪把一辆奥迪轿车卷入海中;某街道的市民们纷纷上街在没膝深的水中抓鲤鱼。而在万达总部大厦顶层王健林的办公室内,他轻巧地登上沙发椅背,信手关上被狂风吹开的顶窗,一如将金融风暴关在万达集团之外。 表情也有行业特点,即人们常说的“挂相”。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大抵从其面部一望可知。中国的房地产企业的老总,可以说是中国表情最丰富的一群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风起云涌、起伏跌宕,因此他们历经的大喜大悲也最多,表情变化也最快。当房地产“世道”好的时候,房地产企业的老总们志得意满、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作为社会光环的焦点,他们或登山;或冲浪;或滑雪;或演讲;或驾悍马大漠探险;或赴雪域保护羚羊。真个是:人生得意须尽欢。 当国家开始宏观调控、收紧银根时,房地产企业的老总们如遇兜头冷水,进而面红耳赤、慷慨陈词、大声疾呼。现在,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调控力度的加大,房地产企业的老总们几乎个个表情凝重,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时,房地产界真正的老大-王健林却稳坐一隅,看似“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实则如姜尚临渭水垂钓,淡定之中,大有深意。 唯物主义讲: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王健林的物质基础给了他“稳坐钓鱼台”的心理基础:万达是国内商业地产无可争议的龙头老大,正在向世界前三稳步迈进。现在,万达坐拥300万平米的收租物业,而且业主多数是沃尔玛、家乐福、时代华纳这类的世界500强企业,或者是国美这样的国内家电销售老大。而零售业本身,又是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最小的行业,不论世道好坏,人们总是要进行基本的生活消费。因此,王健林的300万平米的购物中心,以及未来将陆续建成的500万平米的购物中心,就是所谓的“铁杆庄稼、旱涝保收。” 观察房地产界的风云人物,大都雄辩、冷峻和矫情,而在采访中我发现,王健林却是和顺、通达,如同武林中的德高长老,达到“打通任督二脉”的境界。其实,王健林打通的,是房地产界的命脉-稳定低廉的融资渠道。王健林说:房地产是资金高度密集型的产业,而购物中心尤甚。尽管银行推出十年、八年的长期贷款,但每年利率达到8%,也不适合做商业地产。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目前国外投资商业地产的回报率是4—6%;在中国的收益能达到8—9%。全世界购物中心发展比较好的国家,无一例外地,都是使用房地产信托基金。它吸纳的是民间闲资、退休基金、政府基金、保险基金这种求稳而对回报率要求不高的资金,只有它们才能托住购物中心的发展。 王健林之所以给我以老感觉,还由于他老谋深算、高瞻远瞩的气度。房地产行业不乏血气方刚的少帅、也有很多“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宿将。但像王健林这样未雨绸缪却更加难能可贵。2004年,国家宏观调控,把购物中心列入限制发展的七大行业之一,所有的发展商都出现资金链紧张。幸亏王健林的决策富于前瞻性,提前找到了一个战略投资者,拿到几十亿元的“救命钱”。如果没有预见性,等到银行催债的时候再想办法,那就只能“卖儿卖女”了。 年轻人在出门之前,老人经常叮嘱:饱拿干粮热拿衣。而我说王健林之老,还不仅在于他的深谋远虑,更在于他严谨踏实、老成持重的作风。并不是只有万达一家想到了要建立稳定的融资渠道,国内的大型房地产企业,没有不想做房地产信托基金的。但为什么国际资本单单垂青万达? 原因很简单,因为只有万达的购物中心团组有收购的价值。购物中心并不是天生的提款机,而更多的时候是陷阱。国际上大多数基金收购购物中心,要开业两年之后才考虑。有的基金要过三年才收购。国内很多投巨资兴建的购物中心虽地处闹市但门可罗雀,在初建、甚至刚到正负零的时候,就需要炸掉重来。说明购物中心的风险极大。 王健林沉寂的这几年,就是在潜心研究商业地产的门道。购物中心的定位、地段、规模、人流、主力店和次主力店的选择与配比、视觉、层高、承重、交通、车库、机电、保安甚至厕所、保洁等,大大小小,事无巨细,都可能对购物中心产生影响。稍有不慎,轻则成本遽升、吞噬利润,重则无人喝彩、形同鬼屋。 现在,由王健林总结的“做对程序”四个字,已经成为商业地产的金科玉律。也就是说:不能建好房子再招商,而是要先把大的租户的需求搞清楚,按照租户的个性要求,按照订单来做。商业地产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复杂:卖建材的对楼层承重的特殊要求;卖珠宝的不愿意挨着餐饮;餐饮对上下水和卫生间的要求;影院对其他租户的影响;公用面积对租金的侵蚀等等这些,如果不在事前考虑好,就会造成招不来商,或者来了留不住。王健林说:我要把房子租给商户,就必须先替他考虑能不能挣到钱。如果他不能挣到钱,我也就收不到租。 “订单地产”或者“做对程序”这四个字看似简单,里面包含了万达和王健林多少磨难和心血?国内目前鲜有商业地产的专业人才,因此,王健林是在摸索中向失败和挫折学习的。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万达不仅是一两家购物中心的成功,而是在全国十几个不同城市的购物中心都成功,这体现了王健林对企业运营非凡的控制能力。这么多家购物中心,哪怕一个螺丝钉没选对,可能就是造成几十万的损失。王健林把万达控制得如同一人。而这,首先是他对自身非凡的控制力。每天上班十多个小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心无旁鹜埋首工作,王健林乐此不疲。 作为位尊多金之人,成功企业家更有资格和条件去享受一些人生乐趣。因此,我们看到有喜欢纵情山水的知名企业家,有作秀成瘾的知名企业家,有抛弃发妻另取明星的知名企业家,甚至有年届不惑两次离婚三次结婚、少妻只有一半年龄的知名企业家。有这样的知名企业家领衔,中国不出世界500强也就顺理成章了。对照一生勤俭成癖的山姆沃尔顿,我们那些潇洒的企业家是做不成沃尔玛的。 我观王健林之老,还在于他的观念之传统。王健林放弃享乐,并不是他不懂享乐,或者是刻意苦行,而是他的人身观、价值观不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王健林也是以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登临世界、扶弱济贫为己任。万达迄今已经累计捐款行善5000余万,每年纳税7亿多元。王健林说:“我的理想,是万达能够到2005年每年纳税10个亿。”真正是所谓的“士魂商才”。王健林崇尚儒学,在万达集团内部推广《论语》。他不仅要求员工学习《论语》,举办相关的知识竞赛和演讲,而且用传统道德要求和约束自己和员工。他下属中曾经有一位很有才干的分公司经理,因为移情别恋女演员,抛弃发妻幼子,王健林为此召开会议,坚决将此人开除。王健林说:忠孝仁义是万达选择干部的最起码的准则。 曹孟德在53岁时,鞍马为文,写出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感染了身后无数英雄;克洛克55岁开始创业,建立了麦当劳帝国。51岁的王健林率领万达集团,正在攀登世界商业地产的顶峰。正所谓: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