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学校教育 >

中医经典教育不可替代

http://www.newdu.com 2017-12-15 健康时报 nation2007 参加讨论
(责任编辑:admin)

    回归经典 提高层次
    中医的振兴需要大量合格的中医人才,大量合格中医人才的出现则需要良好的中医教育,而中医教育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教育内容,也就是我们用什么样的教材来教育那些中医学生。
    如今的各大中医院校所使用的教材状况如何呢?真实状况确实令人忧虑:
    一是《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著作被列为选修棵,学生可修可不修,而《难经》、《神农本草经》等重要经典则完全没有进入课程编制。
    二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等现代中医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集体撰写的著作却作为核心课程,要求中医学生必修。
    经典教育逐渐被边缘化成为现代中医院校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随之而来的是以现代中医学者的肤浅理解作为广大中医学生学习的根本。不难看出,这正是导致现代中医教育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医经典的不易性
    与西医与时俱进的革新精神不同的是,诸如阴阳五行理论、脏腑理论和经络理论等中医基本理论框架具有自己恒久的不变性,这就使得中医经典具有规范后世的权威性和不可替代的不易性。
    中医理论是古人经过漫长的生存实践对人类疾病(健康认识)进行自然观察而总结出的规律,它运用阴阳五行、气化论等中国固有的文化理论来对人体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和高度的总结,是后世医家认识和诊疗疾病所要遵循的根本法则。
    西医理论是建立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西方文化中的自然科学基础上的,随着其他自然科学知识的进步和更新,西医认识人体的手段就会更加丰富,构造认识人体实验环境的能力和水平就会更高,那么西医对人体认识所取得的知识也就会不断地随之得到进步和更新。所以,西医教育的内容往往会以最新的知识为准则,不断地抛弃以前因实验环境的欠缺而导致的认识的不完善和错误之处。
    学科特征的不同决定了西医教育中所用教材的不同:即中医应该以不易的经典为标准,而西医必须以最新的知识为标准。
    中医经典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既然中医经典是古人对人体疾病认识的高度总结和诊疗的根本大法,那么经典教育就应是中医教育的基础,它具有不可替代性。但是,现代中医院校却把现代学者对经典的一些个人认识和曲解作为教育学生的根本。由于这些解释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不乏许多错误的观点,这使得广大中医学生只能以一种错误的或者浅薄的先入之见来看经典,导致他们根本不能理解经义。
    现行中医教材的粗制滥造,必然导致整个中医教育质量下降,难以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人才。因此,用一些学者对经典的理解来代替经典教育本身就是降低所要教育的中医学生的层次。
    拿最基本的五行理论为例。现行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对五行理论解释如下:
    “五行是古代的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自然是由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这种解释完全是以西方的唯物主义哲学来对东方文化中五行理论的曲解,这种曲解导致五行理论的内容空洞化或肤浅化。
    五行理论与西方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四元素说有着本质的区别。四元素说只是古希腊哲学家基于对自然的观察而作出的对宇宙整体的简单思辨性的解释。宇宙是由水、空气、火和土组成的,这是一种构成论,它内容贫乏、思维简单,是后来原子主义的早期雏形,也是最早的唯物主义哲学。
    对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的评价绝对不能用在属于中国文化的五行理论上。五行理论是古人在对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长期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深刻地总结而得出的,它反映了人与天地万物变化之间广泛而又精微的联系。它把天、地、人描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对人体的认识就会有不易的真理性。因此,五行理论远比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四元素说要深刻得多,其内涵要丰富得多。
    就是这样一个源自于西方文化的错误解释却像铁钉一样被写在教材里,并代代相传,愚弄着众多的学生。对中医经典的亵渎就是对中医理论的亵渎,亵渎中医理论必然不会培养出合格的中医家来,这就是我们不尊重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而遭受的惩罚。
    因此,我建议各大中医院校应当把重视中医经典教育提到日程上来,将其作为中医教育之中的核心工作来抓:
    一是《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等经典要作为广大中医学生的必修课,中医学生不仅要弄懂经文含义,还要会背诵一些重要的经文。二是各大中医院校应成立中医读经会,让广大中医学生对中医经典的阅读成为日常的功课。
    对中医经典的重视,就是对中医理论的真正重视。只有让中医学生的教育建立在一个高起点上,我们才能有希望培养出合格的中医家,才能希望中医理论得到真正创新。
    处方
    以师带徒 传承经验
    每一种文化都有符合自己文化特征的传承方式,这是由其自身的文化特征决定的。中医和西医分属两种文化体系下的医学体系,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承方式。中医主要以一种“以师带徒”的方式进行口传心授,把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治疗的个性化特征不断地传承下去;而西医则完全采用规模化的学院教育模式,通过集体授课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掌握已经被广泛接受的认识疾病和诊疗的知识。西方文化在近代传入中国以后,各大中医院校在西医的强大诱惑下不顾中医自身的文化特征按照西医院校教育的模式授课,放弃了师承制的中医传承方式。这种按着西医的教育模式来发展中医教育适合中医家的培养吗?
    几十年中医院校教育实践业已证明:西医的教育模式并不适合中医的传承,它成不了传承中医的最好方式。我们知道,现在培养出来的中医学生毕业后难以在临床上很快发挥作用,有的甚至连处方也开不好,个中原因值得分析。
    中医家的诊疗个性化特征
    西医研究研究人体采用理性的建构方法,一般是在实验室里要把认识对象从整体中孤立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抽象的实体,比如某种疾病就可以构造一个独立于任何病人身体之外的抽象的病理模型来加以代替,进而排除研究者个人的主观因素,确保这种研究方法对应的构造事件具有确定性和重复性;在临床上也是采用大样本的可重复病例的疗效来评价一个即将上市的药物的疗效、用法和用量等。这些知识都具有不可改变的确定性。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一个病人从临床检查到疾病诊断,到最后的治疗,其涉及的方法和医学理论都是预先确定的,西医的医师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这种医疗体系把医师的个人主观因素排除在外,保证了治疗疾病过程的重复性,这样也就消除了医师之间诊疗的个性化特征。但是在消除医师之间诊疗的个性化特征的同时,也彻底消除了医师的主观能动性在临床治疗中的充分发挥。
    西医的这种理性的建构的研究方法保证了西医知识的公共性和西医师医疗水平的划一性,不像中医那样学派林立,疗效参差不齐。西医的这种知识的公共性和治病的客观性决定了西医的最好教育方式就是规模化的集体授课,它所传授的所有知识都是已经被学术界所接受的公共知识,适合于每一个正常智力的人学习。
    中医的研究方法与西医有着本质性的差别,中医家在认识疾病时一般是对认识对象进行整体直觉地把握,不是把疾病以病理模型的方式从病人身体上游离出来,而是从病人身体中收集症象,然后根据症象判断导致症象的证因,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来。中医家的个性化诊疗特征,是中医所具有的不同于西医的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这种诊疗的个性化,决定了不同的中医家针对同一个病人会开具不同的方药,这些方药反映的就是他们各自的个性化的诊疗特征。这种个性化的特征往往带有中医师个人的性格因素,也决定了其偏于治疗的受众对象。
    在中医学史上,那些中医大家们具有代表性的个性化诊疗特征往往就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如伤寒学派、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等。中医的个性化诊疗特征决定了中医师治疗疾病的范围、疗效的水平。它充分调动了中医家在临床上的个人主观能动性,因此中医的个性化诊疗特征是一个中医师的主观能力的充分反映。
    中医家的诊疗个性化特征与“以师带徒”的中医教育
    一个中医家在临床上只有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诊疗特征,才标志着这个中医师的成熟。每一个中医师也只有形成了这种个性化的诊疗特征,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能够独立诊疗疾病的中医家。
    中医的个性化诊疗特征是中医区别于西医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也决定了中医教育与西医教育必然具有本质性的差别。中医教育必须要遵守这种属于中医独有的个性化诊疗特征。中医家个性化诊疗特征的形成是中医教育的一个具有决定性的环节,而恰是这个环节,不是西医教育所具备的。因此,中医教育必然包括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要掌握基本的中医理论知识,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基础理论、四诊、方剂和处方用药等知识;一是要形成符合自己性格的独特的诊疗、处方用药的个性化特征。
    古代的师承教育,就完全符合中医的教育特征。一般是师父要求弟子在临床之前,必须要诵记大量的中医经典,要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根基。在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根基之后,则由师父言传身教,教授心法,把自己积累的临床诊疗经验传授给弟子,这样弟子在不用自己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摸索经验的情况下,就能很快继承师父的诊疗特征。事实上,中医家的个性化诊疗特征也是可以传授给后人的,这就是中医众多门派形成的原因。
    因此,现代学院化的中医教育必须得重新引进古代的师承制,在中医学生接受几年的理论教育之后,就要采取师承式的导师制,由这些老师亲自负责学生的传教,学生能否毕业也需要导师们根据学生临床的情况进行判定,而不是采取现在的限定教育年限的“一刀切”的方式让学生统统毕业。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临床情况,让那些较早的能够独立临床的学生毕业,那些独立临床慢的学生可以继续接受临床教育,直至合格为止。
    缺乏中医家个性化诊疗特征的培养就是我们今天中医教育失败的原因,我们的中医院校培养出来的是还不能独立临床的中医半成品,他们毕业后不能有效地给病人治病,这就导致他们谋生的困难,既而就会不再从事中医的临床医疗活动。这既是中医教育的失败,也是中医队伍的大损失。
    因此,我衷心地希望我们的现代中医教育能够正视中医自身的特征,搞好中医教育改革,为中医的振兴、为国人的健康发挥中医应有的作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