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学校教育 >

莫要构建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的“乌托邦”

http://www.newdu.com 2017-12-15 红网 宕子 黄振忠辑 参加讨论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副主编王丽女士撰文指出,应以立法的形式将中华民族文化经典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制,进入中小学课堂,作为国民教育的基本内容,落实到学校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中去。(3月2日《中国青年报》)
    王女士在文章的开头即来了一个“宏大叙事”,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根,是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接着,以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为例,从正面论证了“传统文化中所凝聚的精神力量”,然后,又以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2009年年初国家公务员考试近千人作弊事件为例,从反面展示了“半个世纪以来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的断裂”的种种恶果。再下来,她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的“乌托邦”——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既然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如此这般地重要,当然,“忽视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无异于自绝民族的文化命脉和精神命脉”。
    王女士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典的执著与热爱确实令人感动,然而,却也不能不说,她不但对自己挚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且对教育都缺乏深切的理解(中小学生是否喜欢或能理解“三百千千”和“四书五经”还是一个问题)——俗话说,“矮人看戏何曾见,尽凭他人说短长”,她止不过是在当下中国普遍流行的文化身份认同焦虑的推动下,从狭隘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视角,随便捞起了所谓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典”这个大而空的概念作为救命稻草,为自己建构了一个虚幻的文化“乌托邦”罢了。当然,她自己爱怎么想都行,可她却执拗地要将自己的偏见通过教育的管道一厢情愿地强加给我们的下一代——这却是万万不可的。
    王女士提出,要将中华民族文化经典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制,进入中小学课堂。这似乎在暗示,中华民族文化经典一向是被排除在中小学课堂之外的。试问王女士,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那些古诗、古文到底算不算“中华民族文化经典”?或许,在王女士的心里,这些根本不能算是“中华民族文化经典教育”,因为她心中的“中华民族文化经典”只有中国古代的蒙书“三百千千”和“四书五经”,顶多还加上《唐诗三百首》这几本书,其他的任何古代典籍在王女士的眼里都被视若无物。说白了,王女士的意思无非就是,如果要“重建民族核心价值观”,“延续中华民族文化命脉和精神命脉”,就得使用传统的教材和传统的教学法。
    我们姑且假设中华民族文化经典教育非常非常地重要。那么,何为“中华民族文化经典”?中国古代的各种典籍浩如烟海,难道只有“三百千千”和“四书五经”才能算“中华民族文化经典”吗?就算“三百千千”和“四书五经”是“中华民族文化经典”,我们就得照单全收,一股脑地灌输给我们的下一代吗?此外,所谓的“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真有那么神奇的功效,只要有了它,一切社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如果少了它,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灾难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王女士提到了要“重建民族核心价值观”,要“延续中华民族文化命脉和精神命脉”。试问,何为“民族核心价值观”?如果真有那么个东西,在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到底是否有必要将这种单一的“民族核心价值观”强加给每一个人?“中华民族文化命脉和精神命脉”又是什么?如果王女士自己都弄不清楚这些劳什子的话,她所有的立论岂不是建立在一个子虚乌有、虚无飘渺的基础之上?
    不可否认,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值得我们后人研究和借鉴的地方,但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或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却并不等于画地为牢,将所谓的“中华民族文化经典”捧到神坛上去朝拜或供奉。一个民族的文化命脉和精神命脉并不存在于它的文化典籍里面,而在于这个民族是否具有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开放的胸怀,是否具有百无禁忌、得意忘形的消化和吸收本民族文化与异文化为我所用的能力,以及既务实进取又无法无天的创新精神。
    每个人的肉体都属于某个国度,而他或她的精神却不能为国度所囿。要想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就必须冲破狭隘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视野,以批判性、反思性的姿态向一切可能性开放,重估一切价值,用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来武装我们的头脑——果如此,我们根本不需要担心“民族的文化命脉和精神命脉”的延续问题。相反,如果王女士的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的“乌托邦”以及相类似的宏大构想真的付诸行动了,我们倒真的要担心“民族的文化命脉和精神命脉”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