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写意画一经出现,便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历经千年而不衰。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文化内涵深邃,抒情达意便捷,涉猎题材广泛,适应性强是其主要因素。特别是文人的介入,使写意画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山水画文化至元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花鸟画至明清两代也成为画坛的主流。写意画发展到现代已是众彩纷呈,洋洋大观。 博大精深的中国写意画,源远而流长。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在这块古老的艺术园地里默默耕耘,继承、创造、发展。循环往复,不断积累,臻于完善。由于中国写意画的发展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是综合艺术的体现。因此,它应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是画家主题意识觉醒后,由再现向表现转化的一个飞跃。人的主体意识一旦被确立,情感的宣泻伴随着艺术的高深修养一发而不可收。我们的前辈大师们虽然所处的时代经历和社会阶层各不相同,但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努力探索,九死无悔的精神都是一致的。写意画“以形写神”,“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观点,道出了写意画的艺术创作,必须把反映客观物象的真实性和表现物象内在感情的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写意画的意象造型,与老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一脉相承。构成了中国写意画物我交融,主客合一,既观物又观我的宏观思维方式,使作品的表现达到了既超越表象、跨越时空,又默契着客观自然法则的幻化世界。 作为国粹的写意画,是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是历代艺术家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在艺术表述上的最高表现形式之一。20世纪的初期,有人惊呼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路。结果,清末民初的写意画坛出现了海上画派为代表的新高峰。二十世纪末,又有人旧话重提,也没影响新时期美术大潮的到来。有位理论家说的好:“没有穷途末路的艺术品类,只有穷途陌路的艺术人。” 在当前庞大的写意画大军中,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面对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沉积,不分良莠,一味照本宣科,不越雷池一步,在故纸堆里爬行,以摹古为能事。东抄一山,西抄一水,拼凑所谓创作。有的花鸟画家就会画那么一两种花草,就会画一只鸟,作品缺乏生活气息和情感因素,虽自我标榜为传统,但精神实质却离传统文化的内涵相去甚远。二是食人牙垢走捷径的现象比较普遍。往往是一个地区某画家创造的技法和程式,在全国展览中被认可后,立即就被盲目套用。以讹传讹;逐渐蔓延成灾,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种肤浅的简单传导,只着眼于短期效应,不利于总体艺术的发展和提高。三是有些人对传统持否定态度,全盘西化的另起炉灶。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不足的表现。凭借着自己在学校掌握的素描速写造型能力,直接套用写生稿作画,完全放弃了中国传统的笔墨程式。中国画讲“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写意画尤其如此。大自然之景观,须经反复观摩后,方可利用一切绘画手段表现出来。古人说江山如画,其实是说画比江山更美。缺少了文化涵量的写意画,与地摊上几元一幅的商品画还有多大的差距。 在当今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中西方文化大碰撞的背景下,许多人迷惑地找不到北了。分不清真善美还是假恶丑。看到别人成名成家了,一夜暴富了,心理失去了平衡。于是今年高考时一个地级市就有十五万之众的艺术生争挤独木桥的现象。就有了中国的画家们呕心沥血搞创作参展入美协的壮举。水平不够关系凑,作品不行靠人情。既然能找到一条急功近利的捷径,谁还去青灯黄卷面壁十年受那些寂寞之路的苦楚。更有甚者,一些画家的作品水平低下,功力浅薄,庸俗不堪。竟然大肆包装而招摇过市,美术理论家撰文以吹捧,专业美术报刊推波助澜刊登介绍,企业家一掷万金,争购收藏。一时也轰轰烈烈,令人刮目。 评委的水平就是展览的水品,主编的水平就是报刊的水平。问题是关系在哪里,谁也挡不住利益的诱惑和驱使。问题更是有时候评委和主编也说了不算,一句话,人之常情。 现在是埋头研究学术的少,不思进取投机钻营的多,高水平能传世的作品少,费时费力哗众取宠的作品多。现在是只有群山没有高峰。愈演愈烈的名利之争,急功近利的无孔不入,在表面辉煌的掩盖下,写意画坛不时散发出一阵阵的铜臭气。反思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大师不是靠吹捧而成的。震古烁今的精品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能得到的。真正的艺术辉煌时代不是说来就来的。 当代的中国写意画,正在经历着一场更大的变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中国的文化艺术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美术理论界也正在讨论中国美术与世界美术走向的问题。面对中西文化关系的重新定位,怎样提升和发展在中国美术领域起表率作用的写意画确实是每个写意画家面临的新课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