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安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 道家之基本理论,虽非直接针对于生态以及生态文明而发、而论、而议,但以今人之立场来看,道家实有关于生态及生态文明的理论。道家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智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道生物,万物平等的生态观念;二、法地、法天、法道,利而不害的生态伦理;三、知常、知止、知足,为而不争的人生态度。 天下万事万物从何而来,道家认为从道而来。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根、本原。《老子》第二十五章讲: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有一个先于天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东西。它是天地得以产生、得以形成的原始的存在,是先于天地而在的存在,这个存在就是所谓的“道”。道不是一般的存在,更不是具体物的存在,道的基本品性是“大”。这里所谓的“大”,不是大小的“大”,而是无以复加的大,是无限之大,是无以类比的大。这样的大,其实也就是“太”,太就是无以复加。老子之后有了“太极”的概念。“极”本来就是到了极限,到了极处,在“极”之上再加上一个“太”字,那就是极之极了。但道不是太,也不是极,也不是太极,道更在太极之上。庄子就曾说,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太极是可以言说的极限,而道更在太极之上。人们只有领会太极,才可能领会道;人们只有站在太极处,才可以知晓道。而道之上什么都没有,道之先什么都不存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生一”,一者,太极也。太极分而为阴阳,此即所谓“一生二”;阴阳交互感应而形成既阴既阳的和,由此而有阴、阳、和,此即所谓“二生三”;万物就是由阴、阳、和三者交互感应和合而成的,此即所谓“三生万物”。所以,《淮南子》曰:“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淮南子·天文训》)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而成的,人也是万物中的一物,这是道家关于宇宙演化的基本观点。
人可以利用天下之物,但人不可以任意残害天下之物,人不能认为任意利用天下之物为理所当然,更不可认为天下之物本来就是供人使用的。因为人只是天下万物中之一物,没有什么力量授予人任意役使天下他物的权力,人没有得到这样的授权,任何事物、任何机构也没有给人颁布这样的授权。人只是天下万物中之一物,不仅不是天下的主人,不是天下万物的主人,甚至也不是天下的管家,不是天下万物的管家。人在对待他物(包括资源和环境)的态度上,应当心存敬畏,应当心存忌惮。人与天下万物的关系不是统治与被统治、奴役与被奴役、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兄弟般亲善、友爱、和谐相处的关系。 如果说,人在天下万物之中能力最强,而能力最强却不能成为役使他物的理由,能力最强者更应当为天下和谐、和平做出最大的贡献,并因此而承担最大的责任。但不容否认的事实却是:人类并没有真正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而是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深重而巨大的破坏以至于灾难。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水质污染、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等,人类为这个世界带来的灾难还少吗? 不仅如此,工业化更加剧了人与他物之间的紧张关系。牛不再被当作牛,而是被当作牛肉或牛奶的承载者而被制造出来的;鸡不再被当作鸡,而是被当作鸡肉或鸡蛋的承载者而被制造出来的。一头牛从出生到被宰杀,从来没有见过蓝天。牠们一个挤着一个,没有转身的余地,在不见天日的牛棚里为牛场主生长牛肉,牠们唯一的使命就是为牛场主生长更多更好的牛肉。奶牛的生长环境与状态并不比肉牛的生长环境与状态更好。肉牛的使命是长肉,奶牛的使命是产奶。在奶牛场里,奶牛由于没有空间做充足的运动,已经不能站立,而必须依靠吊带把牠们吊起来。这样的牛还是牛吗?确实,在养牛场主的心目中,不管是肉牛还是奶牛,牠们只是产肉或产奶的机器,牠们根本就不是牛,牠们从来也没有被当作牛看待。人有人道,牛有没有牛道?如此对待牛,是不是太不牛道了。人不能正确地对待牛,不能友善地对待其他生物,不仅没有尽到自己应有的责任,也因此而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人类自己。只有当人把牛真正当成牛,对牛尽牛道,对一切生命心存敬畏,充分认识生命的神奇与伟大,人类才有可能找到自己在宇宙间的正确位置。佛教戒学第一戒即是“不杀生”,其深层根源正在这里。人只是自然界的普通的一物,人类没有凌驾他物之上、欺凌他物的权利。
人类不是要对人类自己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让我们来爱护自己的家园,为了我们的子孙,而爱护我们的家园。”应当从道家思想中开发出一种意识:人只是万物中的一物,人对待他物应当心存敬畏、心存忌惮,人类不只是为了人类自身着想,而是要为天下万物的和谐与和睦着想,而是要为自然界的和谐与和平承担最大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