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地域文化 > 傩文化 >

宅院傩的立体防御体系

http://www.newdu.com 2017-12-16 中国网 长白雁 参加讨论

    在中国传统住房建筑结构和古代构件工艺方面,有一个很有趣味的现象。那就是诸多的建筑工艺同保护生命,保护生存空间安宁的傩俗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种传统建筑模式,一般使用于宫廷、府衙和豪门望族乃至一般富裕住户,由坐北朝南歇山顶式的瓦房、院墙和大门(楼)所构成的一套宅院。
    
    大门前左右,有一对雄伟的石狮。狮子非中国土产,东汉时西域的安息、月氏等国都曾进贡过。同时也进口了具有避邪纳吉功能的“狮子舞”。白居易就有“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的诗句。唐宋时期,就有了用狮子守卫大门,震慑妖魔的傩俗。而在宅院外墙角处则埋有“泰山石敢当”的半截石碑,它们仿佛像暗哨警惕着妖魔的突袭。
    大门上贴的门神、“铺首”和门楣上的“吞口”,同样蕴含着这种功能。门神源于上古的度朔山神话。山上的大桃树上栖有神荼、郁垒两神灵,专门用苇索捆恶鬼喂神虎。秦汉时已风行在桃板上雕刻这两位神灵置于大门。后来改为绘画方式,称为“桃符”。唐代以后,多改用秦琼、尉迟恭替代神荼、郁垒,目的都是阻挡妖魔侵入宅院。两扇大门上各有一个“铺首”。“铺首”为铜铸兽面浮雕,开闭大门的铜环穿于兽面鼻孔,其意为:一旦妖魔用手握铜环开启大门,凶兽铺首便会迅速张开大口将妖魔手指咬断。而门楣上挂的木质“吞口”,一般是口含匕首或宝剑的葫芦形神虎面具。它平日俯视、监视门前,一旦有妖魔开门,便一口把它吞下,故称“吞口”。此傩俗至今在云、贵一带农村仍可看到。
    
如果妖魔避开大门,从空而降,顺着屋顶、屋檐跳进院内怎么办?不必担心。这里布置了空中立体防线。在歇山式瓦屋的屋脊上,安放着麒麟、凤鸟等瑞兽、祥禽,两端还有避邪驱疫的“鸱吻”,两边斜坡的房脊上各嵌有一排“瓦猫”。瓦猫是烧制成的猫形瓦,原形是神虎,秦汉时被雕刻(或绘画)在两位门神的桃板上,等着吞吃恶鬼。隋唐时期,被“调升”到屋脊上独当一面。房屋瓦檐的“瓦当”(圆筒或半圆筒形)和“滴水”(倒立桃形),最早都被烧制成饕餮形兽面。檐下走廊廊柱的柱头也雕成兽面,还有廊下吊着的“铁马”,形成了层层监视妖魔的网络关卡。
    
    空中偷袭不成,妖魔会不会从地下冒出?古人 考虑得很周密,地下通道只有污水沟一条,便在墙基外的出水口处,套上兽形排水管。妖魔一旦钻入这管中,便会被它咬住,如同门楣上的吞口和屋脊上的瓦猫有同样功能。贴在院内屋门或窗上的锦鸡剪纸,它的驱邪功能也非同小可。早在周代大傩时,作为裂牺之一的公鸡,就曾有阻挡阴气和疫疠返回京城或宫内的作用,并能啄食五毒之虫。人所共知,历代祭坛上都以公鸡血驱疫除邪。《神异经》曾载:尺郭头戴鸡父头,可以“朝食恶鬼三千,暮吞三百”本事大得很。
    正房的堂屋,也严阵以待,通常中堂挂有神虎镇宅、神鹰震宅、赵公(公明)震宅等绘画,何况赵公还兼财神。陕西有的地区,内墙上挂有白粘土捏制的“避邪”,它源自商周时期凶兽饕餮,妖魔望风而逃。
    古人建屋、盖房上大梁时,不但贴有上“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红纸,且安装桃弓竹箭,意在将日后躲藏或入侵房内的妖魔鬼怪统统赶走,否则射杀无论。
    中国传统房屋建筑及其装饰艺术的模式,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走向定型的,在这过程中,保护生命安全和保持宁静生存环境的傩意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这种民族建筑艺术的风格,它还给予房主主观上祈愿生命安全、生存宁静在心理上的满足。但从现代科学角度审视,这套主体防御体系虽然富于浪漫主义的幻想,却是荒唐、虚构和徒劳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已经淡漠了宗教意识,相反把石狮、铺首、吞口、瓦猫、瓦当、中堂绘画和剪纸等,视为优秀的民间传统工艺,在审美欣赏中获得特殊的愉悦。
    中国网 2003年10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