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动物植物 >

中国文化中的梅花情结

http://www.newdu.com 2017-12-17 中国传统文化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梅是蔷薇科杏属植物,冬末春初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白、红、粉红等多种颜色。叶片广卵形至卵形,是有名的观赏植物,也是南京、武汉、无锡、梅州等地的市花。梅花花语为“坚强、忠贞、高雅”,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此外还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千百年来,梅花精神被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成了国人比德、畅神的对象。梅花文化浸淫着国人的精神,陶冶着国人的情操。
    
    赏梅
    岁末寒冬,探梅赏梅成为雅事。有时梅花晚开,古人便携带卧具,梅下坐候;有时宾客可以烹茶煮酒,邀月同赏。如今,每到春节前后,江南江北都有赏梅寻春的习俗。传统赏梅的佳地有西湖的灵峰、无锡的梅园、苏州的香雪海、武汉的磨山、南京的梅花山和韶关的梅岭等。配合赏花,江南的许多城市每年都举办梅花节。
    咏梅
    自古以来,有关咏梅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晋代的陆凯在荆州时,曾托邮差转寄一支早春的梅花,给他在长安的挚友范晔,并附上了这首五言绝句,从此“折梅寄友”成为佳话。脍炙人口的《梅花》诗是王安石咏梅的传世杰作;欧阳修的“穷冬万木立枯死,玉艳独发凌清寒,鲜妍皎如镜里面,绰约对若风中仙”,既赞美梅花傲雪坚毅的品格,又写出了梅花如仙随玉的形貌。深蕴梅花情结的陆游,一生梅诗百首以上,其绝句以梅花自比:“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而《卜算子·咏梅》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则通过梅花表现自己怀才不遇却百折不回的节操,为历代人反复吟咏。
    画梅
    诗词歌赋之外,梅花的绘画几成国粹。近代画家吴昌硕曾说自己“家传一本宋朝梅”,指的是宋伯仁的《梅花谱》。宋伯仁为画梅花,广植梅树,早晚细观,低昂、俯仰、远视、近观,从盛到衰,万千形态一一描绘,后精选百图,并配诗百首。由于画得“喜神”,后人谓之《梅花喜神谱》。在中国绘画史上,有关梅花的佳作难以记数。当今画坛,画梅各派更是异彩纷呈,蔚成大观。另外,梅花还可以同其他许多事物组成图案,如“喜鹊登梅”、“竹梅双喜”等,预示着喜庆与吉祥。
    评梅
    自苏轼“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后,古人将“松竹梅”列为“岁寒三友”,将“梅兰竹菊”列为“四君子”。清雅、高洁、坚毅的梅花不但深得古人的推崇,也博得无数仁人志士的喜爱。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词,针对陆游的同题词“反其意而用之”,既歌颂了“梅花欢喜漫天雪”的傲然铁骨,又赞美了梅花“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高尚品格;梅花还和中国革命有着联系。周总理曾住过梅园新村;陈毅曾作《梅岭三章》;江姐曾高唱《红梅赞》。
    几千年来,梅花这种迎雪吐艳、凌寒飘香、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已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古老的梅花见证着华夏民族的诞生、兴旺与繁荣。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人们食梅、植梅、用梅,进而艺梅、器梅、颂梅,由梅品而人品,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而又独具一格的梅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