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近代历史,最令人敬佩的是无数为中国救亡图存独立富强而奋斗不息的先烈们,其中宋教仁以其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光荣身份令人格外瞩目。宋教仁,字钝初,号渔父,生于中国湖南省桃源县上坊村湘冲一户的书香之家,清末民初,投身辛亥革命。是中华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担任过华兴会和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也是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 1882年,宋教仁生于湖南桃源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6岁进入私塾读书,17岁升入桃源漳江书院,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考入武昌普通中学堂。翌年入学,在校期间,由吴禄贞等人组织的革命团体在武昌花园山的聚会吸引了他,常与同学议论时政,并走上了反清革命之道路。适年8月,黄兴到武昌,两人相识并从此成为挚友。不久,黄兴因激烈的反清言论,被驱逐出武昌,回到长沙。随后,宋教仁也回到湖南,为成立革命团体到长沙、常德一带做联络工作。 光绪三十年(1904年)二月,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华兴会在长沙成立,黄兴任会长,宋教仁任副会长。同年12月13日,宋教仁抵达日本,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成为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1910年底,宋教仁从日本返抵上海,任《民立报》主笔,以“渔父”笔名撰写大量宣传革命的文章。1911年7月,与谭人凤、陈其美等在上海组建同盟会中部总会,邀请或派人来往于上海、长江中下游各地,促进革命势力的发展。 民国二年2月1日,宋教仁自桃源起身,经长沙、汉口沿江东下;嗣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地视察党务。彼时国民党选战大胜、党员士气高昂,宋氏政治前途如日初升,所至之处,欢迎会上无不人山人海,宋亦随地推广宪政理念,其要旨是产生纯粹的政党政治,由国会多数党领袖任内阁总理,负起政治责任,组成责任内阁;由此先制宪,再依法选举总统。 宋教仁的政党政治计划严重影响了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袁世凯对宋教仁不惜施以重金多方收买,但是宋教仁不为所动,深恶痛绝之下,袁世凯对其起了杀心。1913年中华民国国会大选,国民党大获全胜,宋教仁正欲循欧洲“内阁制”惯例,以党魁身份组阁之际,同年3月20日22时45分,被杀手刺杀于上海火车站。 宋教仁的死打破了民初在中国实行宪政民主的梦想。中国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宪政民主的尝试彻底破产。他的死造成了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南方革命党人与袁世凯的彻底决裂,终于引发了二次革命。 在宋教仁的宪政思想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所一贯主张的责任内阁制,他说:“内阁不善而可以更迭之,总统不善则无术变易之,如必欲变易之,必致动摇国本”,他留给后人一笔珍贵的宪政思想遗产。更多地域文化方面的知识,尽在中国传统文化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