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大鼓产生于河北省香河和宝坻一带的农村,它是在汉族民间小调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语言音调逐步发展而成的汉族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20世纪初传入天津市区。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京东大鼓的表演形式最初为木板击节,后改为铁片、铜板。演唱者右手击书鼓,左手击板站立演唱;弦师弹大三弦伴奏,后又加入扬琴伴奏。三弦伴奏及三弦加扬琴伴奏两种形式并存。唱腔为板腔体,常用板式有[头板]、[二板]、[快板]和[锁板]。 京东大鼓的演唱形式与铁片大鼓、单琴大鼓基本相同。过去,在撂地说书阶段曾有一种自弹自唱的演唱形式,演员坐抱三弦,边弹边唱,其右脚踩一鼓楗击鼓(以矮鼓架支撑,置于地上),左腿上绑一“节子板”(五块板儿),以司节奏,颇能招揽观众。 京东大鼓唱词的基本格式为七字句(二、二、三),但句首常加三字头,句中也常嵌字、词及短语,句尾常加“哪”、“啊”等虚字。其短篇唱段多由八落或十落组成,一般为数十句唱词。京东大鼓形成初期主要在小型曲艺演出场所演唱,曲目以大书为主。20世纪30年代初,刘文斌在天津商业电台播演《刘公案》,极受广大群众欢迎。京东大鼓的影响也因之日趋扩大,逐渐传播到北京、唐山等地。 京东大鼓由于伴奏及曲调简单,演出全凭演员的演唱功夫和击鼓技巧,因此易学也易记,故使京东大鼓在津演唱十分普及。特别是七八十年代,天津的群众文化相当普及,京东大鼓时常作为一种文艺汇演的表演项目。尤其是印刷工人董湘昆的演唱声情并茂,质朴无华并常常自编自演一些曲目,深受天津广大群众的欢迎。 京东大鼓在2006年5月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月6日,廊坊市成立了京东大鼓艺术研究会。京东大鼓艺术研究会是搜集、整理、传承、改革和促进发展京东大鼓的专业机构,京东大鼓表演艺术家董湘昆任名誉会长,廊坊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赵维新任会长。京东大鼓艺术研究会将不断致力于保护和抢救民族文化,学习和继承民间先进的河北文化,发展和创新京东大鼓艺术,推动京东大鼓健康发展并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