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是江苏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作为扬州的地方戏曲,原名“维扬戏”,是以古老的“花鼓戏”和“香火戏”为基础,又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起来的地方戏种。扬剧的发展归根到底是扬剧人的代代传承,其发展过程在中国戏剧中可以说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与曲折。 1、乱弹 清代康熙、雍正年间,扬州历史上第一个地方戏呱呱出世了。扬州乱弹说的是扬州方言、唱的是扬州小曲、用的曲牌如银绞丝、四大景、鲜花调、凤阳歌、花鼓曲、耍孩儿等都是扬州清曲传统曲调、它的班社遍布扬州城内外。清嘉庆年间,扬州的形势忽如江河日下。盐业萧条,经济崩溃,商人破产,市民困顿,扬州乱弹失去了原来的经济基础。班社瓦解,艺人星散,扬州乱弹在一百多年之中积累起来的艺术,不能不暂时地退出舞台,而同民间固有的香火、花鼓相结合。 2、香火戏和花鼓戏 香火戏源于“傩”,本是迎神驱鬼的。但扬州香火戏的进化很缓慢,它在很长时期内都只有半职业性的艺人,它的演出始终含有祈祷神保佑平安的目的。扬州花鼓作为一种载歌载舞的艺术,它开始向戏曲转化的时间,大约在清代康熙年间。扬州花鼓戏的发展同样很缓慢,经过了一二百年艰难历程的扬州花鼓戏,仍然处在街头卖艺的境地。如果说香火戏是为神的艺术,花鼓戏则是为人的艺术。清末民初,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艺人们沿着长江浪迹他乡。 为了在激烈的艺术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也为了让粗犷的锣鼓与文弱的丝弦相得益彰,扬州的香火戏和花鼓戏慢慢合拢,1931年,香火戏艺人和花鼓戏艺人在上海聚宝楼共同演出《十美图》。从此,两种艺术融合在一起,一个新型的统一的“扬州戏”在上海滩出现了。 3、扬州戏 新生的扬州戏在音乐上将香火调、花鼓调揉合在一起并像扬州乱弹一样,大量吸收了扬州清曲的曲调。在剧目上除了继承扬州乱弹、扬州香火戏、扬州花鼓戏的剧目之外,又新编和移植了大批连台本戏,在艺术上更是出现了许多独树一帜的著名演员。 4、扬剧 新中国成立后,“扬州戏”或“维扬戏”的名称逐渐为“扬剧”的名称所代替。面对新生活,扬剧界感到欢欣鼓舞。艺人们努力挖掘、改革、提高、创新,使扬剧艺术呈现空前繁荣。同时,十年浩劫中,苏、沪、皖三地的扬剧团,有的被遣散,有的被合并,有的被撤销,有的被改行。一个有自己的传统、个性和观众的剧种,同所有兄弟艺术一样遭到了史无前例的摧残。待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扬剧才如老树又发新枝,使久违了的传统戏又粉墨登场。 透过扬剧发展的这几个历史阶段,在我们的眼前分明出现了一条曲折的道路。那便是:扬州乱弹——扬州香火戏与扬州花鼓戏——扬州戏——扬剧。其实,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因为它们扎根在同一片土壤中。2006年6月,国务院正式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扬州市扬剧榜上有名。随后,江苏省在全国开先例,出台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命名与资助暂行办法》,通过确定传承人制度来促进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