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纳溪民歌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枝艺术奇葩,它的产生形成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渊源,它的演唱具有乡土味,平民性、生活化,语言通俗易懂,旋律简练上口,是纳溪人民生活历练的沉淀,也是数代人传唱的精华凝集,深受当地广大人民的喜爱。滚板山歌是纳溪民歌的典型代表,其代表曲目《撵野猫》更是传遍大江南北。 滚板山歌震天吼 大家集聚在田地里,边干农活边亮开嗓子唱山歌。满山遍野山歌此起彼伏,动人心弦,大家干起活来就更觉有劲。滚板山歌一人唱众人和,清唱无伴奏,歌词都是人们在劳动中有感而发。当地有个叫牟二爷的,薅秧歌唱得最棒。其石包腔、老鹰腔、大河腔运用自如,还能见子打子,随机编词,且高音过人。薅秧歌须一人领,众人和,牟二爷自然就成为领唱者:“(领)大田薅秧稗子多,(合)哟,依哟哟嗬嘿,(领)扯了一窝又一窝,(合)呀嘿嘿哟依哟……” 滚板山歌俘获美人心 “大河呃,涨水嘛,起漩涡呃,你看那情妹妹,好心伤呃,想留我情哥哥吃晌午,又怕那米筛做门呃,眼睛多呃哟……”滚板山歌里的情歌表达方式朴素、生动、幽默、风趣,颇具画面感和形象感。关在书房里的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出“米筛做门眼睛多”这么生动的比喻来,这一首首情歌也成就了一对对有情人。 天仙镇将军村老农陈开才,是唱滚板山歌的代表人物之一。陈开才自小酷爱民歌,听人唱一遍山歌就能记住,他会唱的民歌不计其数,并能自创歌词。这年三月三,当地首次举办民歌节,陈开才登台演唱,技压群雄,一举夺冠。陈开才的老伴周帮勋,当年是将军村的一枝花,村里的年轻人个个都喜欢,但她痴迷唱山歌,对在民歌节上一展歌喉的陈开才另眼相看。如今,两人已年过花甲,对山歌依旧一往情深。 滚板山歌:原生态与现代文化的交锋 岁月的变迁、时代的进步,使原有的生产方式发生转变,加之现代文化的冲击,现在很少有人会唱滚板山歌了。为让滚板山歌这块四川文化瑰宝重放异彩,纳溪区对纳溪民歌进行了抢救性的保护,用文字、录音、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将滚板山歌真实、全面、系统地保存下来,并编辑出版《纳溪民歌精选》,共收录滚板山歌76首。2007年3月,纳溪滚板山歌进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纳溪区正大力推广滚板山歌,力求通过多种手段让滚板山歌走出“深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