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树节是仡佬族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隆林等地。农历正月十四中午,每家以两人为一组,带上米酒、猪肉、糯米饭出门拜树。拜树节后,全寨就自发地进行造林活动,目前已形成习俗,成了绿树造林的一个好传统。 仡佬人民过拜树节并不是拜所有的树,而是只拜青刚树。因为青刚树是仡佬族的祖宗树,它同这个民族在历史上的迁徙活动有关。仡佬族有一首民歌唱道:云南下来一条河,这里流来那里落。仡佬古时无住址,贵州迁来广西落。 相传在古代,居住在贵州安顺等地的仡佬人民,曾经向广西的隆林迁徙。由仡佬族的“大房”(辈分最高者,下同)带着祖公婆的香炉和灵位先走,经过的道路,都用树叶打记号,为后边来的本族人做路标。 “大房”边走边观察各地的山山水水,总想找个可以开发的好地方定居下来,建设家园,繁衍后代,振兴仡佬。他走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村又一村,也不知走了多少日子,终于爱上了一个地方。只见那个地方四周山青树绿,“草有九擘长,树有九擘高,烧茺能种地,挖坎可造田,牧畜有水草,林业更优先”。实在是个开发的好地方。“大房”一打听,才知道他来到了现在的隆林县德峨乡磨基村下冲屯,于是他决定在这里定居。 居住在下冲屯的人们热情地接待了仡佬族的开发者。没有房子就腾出自己住的半间让仡佬客人住。这使“大房”十分感激。然而,当他看到堂屋己布置上主人家的祖宗神位后不禁发愁了:自己带来的祖宗灵位安置在哪里!如果自己的祖宗神位同主人家的安在一起,这是不合风俗的。“大房”一时无法决定,只好闷闷不乐的走出寨子。快走出寨口时,只见两株苍劲挺拔的青刚树直指蓝天,“大房”不由得停步观察起来。这两株树有着坚硬、粗大的躯干,暴风雨也刮不倒;它们那茂密的枝叶就连夏天的烈日也晒不透。它们那种威武、坚毅和顽强不屈的气魄使“大房”越看越喜爱,越看越感动,情不自禁地放声高歌起来:青刚树呵树青刚,根深叶茂好阴凉。遮得太阳遮得雨,仡佬灵位有地方! 山歌一唱,心里亮堂,“大房”立即找来刀斧在这两棵青刚树上各开了一个洞,分别把祖公、祖婆的灵位安居在树洞里。从此代代相传,隆林境内的仡佬族人民就拜青刚树为自己的祖宗树。 据悉,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仡佬族的拜树节时间与风俗有很多差异之处。和仡佬族“敬雀节”的意义有相似之处,对仡佬族拜树节的探索以及对树木崇拜习俗的梳理与研究有助于全面、理性的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从民族文化中借鉴地方性知识与本土经验,通过和谐生态伦理的力量缓解现代性的生存危机与生态失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