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哈萨克族人民有着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他们能歌善舞,在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舞蹈方式。哈萨克族民间舞形式多样,大部分都是根据民间传说或劳动生产、民间习俗创作而成的。这些舞蹈与生活息息相关,如大家熟知的“黑走马”、“擀毡舞”、“鹰舞”、“敬茶舞”、“鸡舞”等等。也有一些舞蹈在时间的长河中遗失了,目前,全疆各地州文化组织都在积极寻找、挖掘着那些散落在民间的舞蹈,而巴里坤县则在2007年初,发掘出了“阿尤毕”(意为“熊舞”)。 一位舞者全身裹在白色羊皮大衣中,头上戴了顶羊毛卷向外的帽子。他模仿着熊的动作,还带着一些憨态。当舞者在转身的瞬间,可见他双眼和嘴角分别用白色的小木棍支撑着,仿佛是真的熊在瞪着眼、龇着牙,这就是才挖掘出来的哈萨克族民间舞蹈“阿尤毕”。据悉,在巴里坤县,全县只有两个民间艺人能表演这种舞蹈,其中一位叫扎塔力拜。 扎塔力拜的学习“阿尤毕”经历 扎塔力拜出生于一个民间艺人世家,祖父的冬不拉弹唱在巴里坤县颇有名气,父亲和母亲也是在歌舞中相识、相恋的。“文革”时期,扎塔力拜的父亲被错打成了“右派”去南疆接受劳动改造,家里就剩下母亲、4岁的他和1岁多的妹妹,阿尤毕也被列为了“四旧”而禁止在公开场合表演。尽管日子过得艰难,母亲却从来没有放弃过歌舞,她总是和孩子们关起门来在家里唱歌跳舞。扎塔力拜清楚地记得母亲鼓励他的话:“日子再难也不要被吓倒,我们还有歌舞作伴。”母亲常给扎塔力拜和妹妹跳的舞有两种:一种是模仿海鸥的“鸟舞”,另一个就是模仿熊的“阿尤毕”。在跳阿尤毕时,母亲还用截短的芨芨草进行化妆。 扎塔力拜十分好学,不仅学会了这些舞蹈,还向其他的民间艺人学会了弹奏冬不拉,尽管由于父亲的关系不能参加公社组织的文艺队,但他的才艺还是远近闻名。1972年,18岁的扎塔力拜得到了一次表演的机会,当时新疆军区的一位领导到巴里坤考察工作,县上组织了文艺晚会,需要有才艺的人,公社有人推选了他。那次,扎塔力拜表演的鸟舞、熊舞以及冬不拉弹唱给军区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后他被特批参加了公社文艺队,多次参加文艺表演,获得了很多荣誉证书。 理解“阿尤毕” 阿尤毕是以模仿熊的生活习性和动态特征创造出的舞蹈,动作力求表现出熊的警觉、笨拙,以及捕获猎物后的击掌、吼叫等习性。扎塔力拜所表演的阿尤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走熊”舞,表现熊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与情态,塑造出愚笨又可爱的形象;另一种是“瘸熊”舞,这需要3个人一起表演,有熊、姑娘(遇险者)和猎人,舞蹈内容是讲述饥饿的熊在森林里发现了姑娘便穷追不舍,猎人用箭射伤熊救下姑娘,熊瘸着腿逃跑…… 然而,一个优秀的民间舞蹈仅仅依靠一两位艺人是不能发扬光大的。目前,巴里坤县里已经采取一定的措施,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其中就包括给两位艺人提供一定的社会福利,同时在年轻人中寻找更多的爱好舞蹈并可以传承阿尤毕的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