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青少年国学 >

那一首清吟的挽歌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语文报大学人文版第七期 佚名 参加讨论

    现代诗人戴望舒的《萧红墓畔口占》只有短短四行,“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诗虽短,却被誉为现代新诗桂冠上一颗无与伦比的明珠、现代新诗成熟的标志。戴望舒的这首经典之作,没有他以往诗作中繁多的意象与浓郁的情怀,但却以精短的文字创造了含蓄而丰厚的美学氛围,强烈地激发了阅读者的审美情感。就其创作而言,此诗达到了古人论诗所谈之“以无为有”的化境追求。
    诗是语言的艺术,是语言的至境。诗的语言是诗人于生活中捕捉到的一瞬之间的灵感的凝练与升华,是寓无限于极有限的微雕艺术。这就要求诗人须具有“一语之艳,令人魂绝;一字之工,令人色飞”的文字功夫。诗同时又是无言的艺术,无言之美是诗高层次的语言境界追求。所以清人刘熙载说“律诗之妙,全在于无字处。”
    所谓“无字”,也并非不立一言,不写一字。无言之美实则是“藏言”之美。戴望舒的《萧红墓畔口占》即以其驾驭语言的高超本领,凭直书其事的白描手法臻此妙境。诗中那些纯然一色的文字使词语的意义范围倍增,从词语引出审美体验的想象,去填充隐含在词句之外的空白,构成一个与客观经验相适应的艺术客体,从而获得美感和启示。
    萧红生前,其代表作《呼兰河传》便是经戴望舒之手在香港《星岛日报》连载,两人有着极其深厚的友谊,作《口占》之时,却是斯人已去,诗人自己也正在劫后余生之际,自应有千言万语诉于相知之人。而在诗人笔下,“有言”却变成了“无言”。“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一路上诗人“不言”,而“长途”时间之漫长,路途之艰难,却将相知相慕之深厚于“无言”中渗透出来。当年之人,而今已是天人永隔,以“寂寞”言其行状之悲凉又“无言”其内心之凄楚。六小时长路,“寂寞”二字为之凝结,诗人心中种种情感可谓不着一字,以无为有,于其言内深蕴无言之意,简洁直白得近乎淡然的语调,以苍凉无奈为底色,透露出一种人生无言的悲哀。
    《萧红墓畔口占》的意象并不复杂,但其“暗示”却能辐射到人生、社会、时代等不同层面。隐喻的诗性本质,丰富、扩大、深化着文本的诗意内涵。“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红山茶”是萧红生前最喜爱的花,萧红也曾如“红山茶”一样,火红、热烈、灿烂,而今却只与“蓝天碧水永处”。萧红生前,因其卓绝的创作才华而惊世,又因其对生命、对爱情的火热追求而饱受世人非议,而今逝去,往事如烟云弥散,只于“寂寞”中“卧听”“海涛闲话”。此间种种,于诗之创作,不能一一包容。诗人用隐喻织就一幅生命的美景,山茶是红的,天是蓝的,水是碧的,而这人生美景却转瞬即逝。千里孤坟,长夜漫漫,海涛闲话,眼前是一片身后的寂寞与空旷。多舛的命运,美好的回忆;痴情的才女,纷扰的世人;瞩望长夜的我,超然出世的你;寂寥追思的我,安详卧听的你。诗人通过生者与逝者的对照,生前与身后的对照,将面对现实省察人生,于个人、时代、生死的探问中得以静观,旷达超然而心有不甘的复杂心态披露无余。
    诗歌语言抽象、概括,有限的语言形式隐含着丰富的意蕴。“一花一宇宙,一砂一天国”,言不盈尺而游目无穷,诗的“无言”魅力尽在于此。唐人刘禹锡说过“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驭万景。”戴望舒的《萧红墓畔口占》将对故人的怀念、对自身命运的追寻、对生死的参悟凝结成故人墓前一束红山茶,将至真至善的无法永恒、人生天地间不能自主而又无法言说的悲哀与苦楚以含蓄内敛的本色语言表达出来,营造了这经典诗篇意蕴深厚和含蓄淡雅的美。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