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少数民族。由于种种原因,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还没有本民族的作家、诗人,导致哈尼族当代文学发展落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少怀着改写没有书面文学的民族历史的强烈使命和倾诉自己民族的情感、理想、追求的迫切心情的哈尼族人拿起笔来,努力尝试各种体裁和样式的文学创作,终于结束了哈尼族当代文学发展慢的历史。 关注哈尼族当代文学发展的评论家用“作家群”这样的字眼来评价哈尼族文学创作队伍;云南省文联组织召开了哈尼族作家作品的专题研讨会,对哈尼族文学创作队伍的成长和文学创作的成绩给以较高的评价;1997年,《民族文学》发表《刻木记事民族的后代走上文坛》(井力)一文,为国家级报刊发表的较为全面地评价哈尼族文学的第一篇文章;史军超的专著《哈尼族文学史》对哈尼族当代文学创作进行了评述;已出版的评论专辑有《彝族哈尼族文学评论集》、《哈尼族当代文学作品评论集》、《心灵的回声》(赵德文)等。 哈尼族作者发表了数千件文学作品,出版各种体裁的个人文学创作作品90余部,“哈尼族当代文学丛书”问世,并有百余篇(部)作品在各级文学评奖中获奖。在已举行的9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评奖中,有朗确、艾扎、存文学、诺晗、哥布、黄雁、莫独等作家的9篇(部)作品获奖;艾扎、哥布、艾吉、黄雁、莫独、存文学、冯德胜的作品获云南省政府文学艺术创作奖。 哈尼族当代文学中,诗歌创作因处于书面文学创作发端的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功绩。1956年,毛佑全在《边疆文学》发表诗歌《红色的火》;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见诸报刊的哈尼族文学作品大多数为新民歌,赵官禄、朗确等在这一时期发表的诗歌作品也都是新民歌样式的。1979、1980年,张强、存文学、井力分别在《中国青年报》、《云南日报》发表了《幸福的接见》、《路有多长诗有多长》、《同志,请记住他们》等诗歌作品,这是哈尼族作者最早在省以上报刊发表的有别于新民歌的诗歌创作作品,也是哈尼族当代文学较早的创作作品。目前,哈尼族作家的诗歌作品已结集出版的有30余部。 哈尼族当代文学中,小说创作的成绩十分突出。1977年,朗确在《云南日报》发表了短篇小说《红艳艳的樱桃花》,这是哈尼族作者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作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一批哈尼族小说作家脱颖而出,如存文学、艾扎、史军超、冯德胜、白茫茫、洛捷、诺晗、黄雁、毕登程、李启邪、何建安、郑映德、王智、明追、明丽、施达、朱荣德、付达康、敏塔敏吉、徐培春、白荣华等,他们从创作短篇小说开始,逐步尝试中、长篇小说创作。 此外,在哈尼族当代文学中,还有散文和报告文学以及影视文学等方面均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此不一一赘述。总之,哈尼族书面文学从无到有,哈尼族作家笔耕不辍,在文学创作形式上勇于探索,使得哈尼族当代文学样式不断有新拓展,文学内涵和民族文化进一步得到丰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