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马”是中国民间宗教进行祈福消灾的祭祀活动时用来焚烧的各类雕版印刷品的总称。“甲马”上印刷有名目繁多的神祗鬼灵、飞禽走兽、自然山川、建筑交通等各类图形,是一份极其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白族甲马纸艺术将一个群体的审美情绪,崇仰意向和生存欲求欲求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自足的生命感受和表达体系,被称之为吸纳多民族文化的一种“活”艺术。 甲马纸以阳刻线为主,粗线接近于面,木刻后水墨印制,产生出线条简洁粗放,线面错杂纵横、虚实变化,而又协调统一、古拙朴实的艺术效果;在构图上千变万化,打破了复制木刻千篇一律的程式。刻工凭着他们纯真的感情,不循固有的技法,毫无顾忌地握着手中的刻刀,在自由的想像中把心中的意象挖出来。 作为一种民间宗教文化现象,甲马纸于汉晋时期从中原内地传入云南边疆,传到滇西重镇大理,成为大理白族巫教以及道教的巫师、道士举行各类教仪法事的神圣法宝。马是古代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奔跑迅捷,在民间宗教中,马被赋予了神的灵性和使命,是人神相通的重要媒介,是天人感应的精神载体。祭祀时请神驱邪、镇妖降魔、招魂送灵、祈福禳灾、清吉平安等一切巫术活动全靠焚烧一匹匹纸“甲马”,把祈祷者的请求或心愿迅速地传递给神灵。 在大理,每一幅白族甲马纸都代表着一种信仰、祈求和祝福,神秘的甲马与神秘的自然崇拜、本主崇拜、民俗、宗教,以及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大理本主文化中,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本主,于是祭祀的纸符要和本主相呼应,于是各种类型的甲马纸也就应运而生了。居住在大理喜洲镇的张庆绅是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年过六旬的他至今仍在进行甲马纸的制作。 白族甲马纸用途涉及到了白族生存的自然环境、从事的主要活动、自身的生活习俗、伦理道德、审美观点、白剧等艺术歌舞诸多方面,不仅是大理木雕技术、印刷术、造纸术在原始宗教祭祀用品上的综合反映,也是以白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先民流传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对它的保护对认识和研究大理原始宗教信仰、哲学思想、民间工艺美术等各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2010年,白族甲马纸制作成功申报为大理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