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景颇族双簧气鸣乐器——洞巴

http://www.newdu.com 2017-12-17 中国传统文化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洞巴是景颇族的一种双簧气鸣乐器。“洞巴”是景颇族景颇支系语的音译,汉语则译为带牛角的管笛,目前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盈江、陇川、瑞丽等地。在景颇族,每逢谷物成熟时节,青年们都要在田野间吹响洞巴,曲调长短自由,多为即兴吹奏。这种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化既是一种娱乐形式,又可防雀护粮。洞巴的传统乐曲有《 目瑙纵歌》、《丰收歌》、《董嘎舞曲》等。
    
    洞巴的传说
    在景颇山寨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有一家景颇农户,膝下无子无女。他们从别人那里抱来一个小男孩为养子。但这户农家对养子非常刻薄。每逢稻谷将要收割前总是把他一个人早早赶到田里轰鸟雀。这个孩子孤伶伶地守在田边,悲伤地流下了眼泪。有一次,他无意地将一节稻秆含在嘴里,一吹竟发出了声音。他觉得很有趣,就随意把稻秆插到一个竹筒上,竟吹出更好听的声音。最原始的洞巴就这样出现了。它世代相传直到今天。
    演奏方法
    演奏时管身竖置,双手持管,左手在上,拇指按背孔,食指、中指、无名指按正面上三孔 ,右手在下,食指、中指按正面下两孔,口含簧哨吹奏。洞巴的音色有如中音唢呐,粗 犷、浑厚而悠扬。音量较大,适宜户外演奏。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歌舞伴奏。景颇族人常在节日庆祝场合或大型歌舞中应用,是传统歌舞《目瑙纵歌》伴奏乐队的主奏乐器。在景颇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目瑙节那天,数百里山乡老幼咸集,盛装欢聚,载歌载舞,乐手们吹响洞巴,为伴奏乐队领奏,与之合奏的乐器有增疆、和钹,为首的象脚鼓演奏者,则是群众舞蹈队伍的领舞,这热烈欢腾的场面,蔚为壮观。
    收藏现状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 国乐器博物馆收藏的洞巴,全长73厘米,管身用果木制成,管长44厘米,首端外径2.2厘米,尾端外径3.5厘米,上面 开有五个(前四后一)圆形按音孔。喇叭口木制,为稍粗的锥形体,口高21厘米,下端口径4.6厘米。管首镶有铜箍。喇叭口下端包有铜皮,其上雕刻有凤凰、祥云和花边图案,正面镶有一枚用银丝编成的花朵,中央的花蕊则为一颗红色的松耳石,既古朴,又别致。目前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在景颇族的各种丧葬仪礼中,洞巴奏出低沉哀伤的曲调在大、小的叮咚节奏伴和下表示对去世老人的悼念。此外,景颇族人们过年、新婚夜、吃新米或放牧时也要吹奏洞巴,这种双簧气鸣乐器在传统的景颇传统文化中已占有了不置可否的地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