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鼓声中的德昂族舞蹈

http://www.newdu.com 2017-12-17 中国传统文化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云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德宏,德昂族世世代代在这里居住。德昂族创造了许多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学和艺术,流传着大量的神话、传说、史诗、故事、诗歌、寓言、笑话和谚语,就其内容而言,大多是表现爱情和对自己家乡热爱与赞美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其中,德昂族舞蹈独具一格,一般以鼓舞为主,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佛鼓舞
    用佛鼓作伴奏乐器而跳的舞,叫“佛鼓舞”,主要流传在德宏州及临沧地区镇康县的德昂族居住区。佛鼓舞以前只能在重大宗教节日时方可击鼓并表演,表演者限于男子,现在遇有重大节日,也可表演。佛鼓舞是男性集体舞蹈,舞者有敲佛鼓、击钹、敲铓共三人,在象脚鼓舞圈中表演,然而鼓点、动作与象脚鼓舞都不相同,象脚鼓舞气氛热烈欢快,佛鼓舞较严肃庄重。陇川县称佛鼓舞为抬鼓舞。以两男子用竹棍将鼓抬起,行走于舞队前列,一人双手各执一校敲击起舞。
    象脚鼓舞
    德昂语称“嘎儿格冷当”,流传于梁河、陇川、盈江、镇康、保山等县的德昂族村寨中。象脚鼓是德昂族舞蹈的主要伴奏乐器。象脚鼓、镲是寺院里的法器,由寺院保管,只能在节日时使用。在“关门节”后到“开门节”前这段时间里,是不能击鼓跳舞的。象脚鼓舞都在“考洼”“傲洼”和“堆沙”等佛教节日礼仪活动时进行。此外,在“泼水节”、“烧白柴节”、“做摆”时也跳象脚鼓舞。
    流传于保山市坝湾乡的“八步舞”为象脚鼓舞中的一种,多在宗教和大的节日庆典活动时于佛寺前的广场进行;男女老幼均可参加,围圆而舞,舞蹈风格古朴。象脚鼓舞的舞蹈风格虽因地域的不同各有差异,但都深受德昂族人民喜爱。
    水鼓舞
    水鼓舞是保山德昂族独有的民族舞蹈,德昂语叫“嗄格楞当”,多在喜庆时举行。领舞者打着水鼓、大钹、大芒率众起舞。水鼓是主要道具,敲打前在鼓身中间一小孔加进约一斤重的清水或水酒,使鼓面湿润而以鼓皮潮湿而得名,湿润的水鼓能发出更有特色的音响。水鼓通常重三、四十斤,表演者将水鼓挎于脖颈,身体微弯,以手击鼓,左手拍打小头鼓面,右手锤出大头鼓面。
    短鼓舞
    在潞西县三台山德昂族的主要聚居区流传着一种“短鼓舞”。鼓身长约三尺,头宽尾窄,两头都蒙有鼓皮。传说德昂族在大迁徒中,“饶静”部落是第二批上路的,为了赶上先行的“饶实”部落,鼓手不慎跌了一跤,将鼓砸成两节。为了使鼓继续发挥联络、娱乐和鼓舞人心的作用,他用石头将切口磨平,又蒙上了一张皮。因此,两面都能发出与原先的长鼓完全不同的声音。短鼓舞通常配合象脚鼓舞同时击打。
    上述这些民间舞蹈既真实、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再现了德昂族的历史和风格,也折射出了德昂族人民的心理性格和审美意识,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史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