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学案》是基本上围绕理学的濂、洛、关、闽及象山、永嘉、永康、金华等学派的师承门户,分别归综立案。卷首有全祖望为 100卷书所作的88篇序录,对各学派的宗旨、学风均有指陈。 《宋元学案》中“廌山學案”部分原文 原文 廌山学案序录 祖望谨案:廌山游文肃公在程门鼎足谢、杨,而遗书独不传,其弟子亦不振。 五峰有曰:「定夫为程门罪人,何其晚谬一至斯与!」予从诸书稍搜得其粹言之一二。 述《廌山学案》。 (梓材案:谢山《序录》刊本称游肃公、而庐氏所藏稿底作文肃公。肃公或因下卷《序录》尹肃公而。) 二程门人(胡、周再传。) 文肃游广平先生酢(附兄醇。) 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人。 与兄醇俱以文行知名于世,所交皆天下英豪。 先生虽少,当时老师宿儒咸推先之。 伊川以事至京师,一见,谓其资可进道。 时明道知扶沟县,兄弟方以倡明道学为己任,设庠序,聚邑人子弟教之,召先生来职学事。 先生欣然往从之,得其微言,因受业焉。 元丰六年,第进士,调越州萧山尉。 侍臣荐为太学录。 除博士,乞外以便养,得知河清。 范忠宣纯仁判河南,待以国士,有疑辄咨之。 忠宣移颖昌,辟自随,为学教授。 及入相,复以为太学博士。 忠宣罢,先生亦请外,签判齐州。 丁忧。 服除,移泉州。 徽宗立,擢监察御史。 出知和州,岁余,主祠。 后知汉阳军,再乞祠。 后知舒州,再知濠州。 罢归,家寓历阳。 宣和五年,卒,年七十一。 先生性颖悟,有治剧才。 时修奉祠馆,编氓困于征调,所至骚然。 先生更数郡,处之裕如,民不劳而事集。 所著有《易说》、《诗二南义》、《中庸义》、《论语孟子杂解》各一卷。 (云濠案:《杨龟山集》有先生墓志,称所著《易说》等书外,复有《廌山集》十卷,考之《年谱》亦合,久无完本。世所行者,乃掇拾各书,合为四卷。) 廌山遗文 《易》之为书,该括万有,而一言以蔽之,则顺性命而已。 阴阳之有消长,刚柔之有进退,仁义之有隆污,三极之道,皆原于《易》而会于理。 其所遭者时也,其所托者义也,其所致者用也,知斯三者而天下之理得矣。 斯理也,仰则着于天文,俯则形于地理,中则隐于人心。 而民之迷日久,不能以自得也,冥行于利害之域,而莫知所尚。 圣人有忧之,此《易》之所为作也。 伏羲象之而八卦成,文王重之而六爻具,周公系之辞,仲尼训其义。 自伏羲至于仲尼,则《易》之书不遗余旨矣。 盖将领天下于中正之涂,而要于时措之宜也。 居则观象而玩辞,动则观变而玩占,以研心则虑精,以应物则事举,天且助之,人且与之,而何凶咎之有! 故曰:「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又曰:「因贰以济民行。」此四君子之用心也。 (《孙莘老易传序》。) (梓材谨案:谢山《序录》云「从诸书搜得其粹言之一二」,知是书原底必有《廌山粹言》,而今亡矣。姑录其遗文一条。) 附录 筮仕之初,县有疑狱,十余年不决。 公摄邑事,一问得其情而释之,精练如素宦者,人服其明。 (云濠案:此条为杨文靖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