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独龙族的饮食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7-12-17 中国传统文化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在云南省左上角,可见一条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的河流,这就是独龙江,居住在江两岸的民族因江得名――独龙族。独龙族人数不过数千,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大多聚居在独龙江峡谷,全年很多时间因大雪封山而与世隔绝,在另外的时间里,也因为山高谷深、群峰环抱、沟壑横阻,与外界交往稀疏,这也因此形成了独龙族特有的饮食文化。
    新中国成立前,独龙人实行粗放落后的农业耕作方式,一年当中的收成,充其量也只能半饥半饱地勉强维持半年的生计。由于食物来源的有限和匮乏,独龙人只能顾及食物总量需求供应,无法更多地顾及到食物品种制作方面的改进和提高。野生植物虽富含维生素,但制作方法落后和调味品的缺乏,多数有浓厚的苦涩之味,无法与现代城市人偶食野味的感觉相比。由于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和脂肪的严重缺乏,致使独龙人的身体明显瘦小,结核病等与营养不良有关的疾病较为流行,儿童死亡率一直较高。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近10余年来,随着大量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引进和生产责任制的贯彻执行,大多数独龙族农户生产的粮食已基本满足一年的食用,采集野生植物在食物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已经明显地下降。
    独龙族有日食两餐的习惯。早餐一般都是青稞炒面或烧烤洋芋;晚餐则以玉米、稻米或小米做成的饭为主,有时也用各种野生植物的块根磨成淀粉做成糕饼或粥食用。用野生植物块根或果实制作淀粉时,多将采集到的食物如野山药、野板栗用火烧熟,再用水漂洗2—3天,去掉苦味,晒天捣成粉后收藏,随用随取。野生的植物阿吞和董棕,都是当地的一种树,在长成后,木质变成淀粉。食用时先将其茎咂碎,然后用水浸泡,滤除渣,澄清为淀粉,用蜂蜜拌匀做成甜食,味似藕粉。
    在独龙族民间,现在仍然保留许多古朴的烹调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是用一种特制石板锅烙熟的石板粑粑。烙制石板粑粑时,多选用阿吞或董棕树淀粉,用鸟蛋和成糊状,然后倒在烧热的石板锅上,随烙随食,别具风味。独龙族日常菜肴有园圃种植的洋芋、豆荚、瓜类,也有采集的竹笋、竹叶菜及各种菌类,食用时通常都是配上辣椒、野蒜、食盐后一锅煮熟而食。
    独龙族饮食结构中副食主要有:煮酒,以玉米、小米、鸡脚稗、苦荞和青稞等杂粮为原料,先将原料舂碎,煮熟成干饭状,摊放在大簸箕上冷却至尚有余温时洒拌酒药,装进竹篓里,用厚实的芭蕉叶将篓的周围上下捂严数日至酒香味飘出,再倒入陶罐里闷若干日即成可饮之酒。肉食平时主要是靠渔猎所得,渔猎所获常在亲友或本村各户之间互相赠送。更多民族文化方面的知识,尽在中国传统文化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