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是中国现代曲棍球运动的发源地。达斡尔语称曲棍球球棍为“波依阔”,球称为“颇列”。达斡尔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由此可见曲棍球运动在达斡尔族民间流传已久。达斡尔族对“波依阔”情有独钟,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达斡尔族曲棍球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辽王朝契丹人酷爱打曲棍球,而达斡尔人是继承契丹人传统最多的民族。传统曲棍球在辽代盛行,《辽史》中称曲棍球为“击鞠”,球棍称为“月仗”。唐、宋年间,曲棍球颇流行。中国古代曲棍球的先驱者姓名已经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距今1300多年前的唐代初期,曲棍球运动就已盛行。现存英国大英博物馆的一只唐朝彩色花瓶和现存日本正仓院的一块刺绣丝绢上,都绘有唐代儿童打曲棍球的图案。 随着时间的流逝,古老的曲棍球运动在我国其他各民族中逐渐消失,唯有在嫩江流域的达斡尔族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据介绍,达斡尔族传统的曲棍球球棍长约1.5米,它是选用根部弯曲、树干挺直坚韧的柞木削磨加工而成。达斡尔族曲棍球有拳头大小,分为毛球、木球和火球三种。毛球是用牲畜的毛搓制成的,毛球轻软;有弹性,打出后滚动较慢,适于少年儿童击打。木球是用杏树根或柞树根削磨成的,质地坚硬,不易破损,供成年人击打。 达斡尔人常在夜间举行曲棍球比赛。当夜幕降临时,劳作了一天的达斡尔人就用火把围出一块场地,开始他们最喜爱的曲棍球运动。夜间使用的曲棍球是用桦木根制成的,球身上有很多小孔,孔里塞着松明或油脂。球被点燃后,双方队员就以火球为目标,进行对抗比赛。小小的火球在夜幕中飞来舞去,划出一道道红色的弧线,成为达斡尔族村屯夜晚最美的风景。 为了进一步发展传承达斡尔族曲棍球运动,近年,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建成了国际标准化曲棍球训练场地,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曲棍球夏训基地和2012年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目前,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已经设立30多所曲棍球基点学校,将达斡尔族曲棍球运动纳入中小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如今在“曲棍球之乡”,有数以万计不同年龄的曲棍球爱好者,传承着这一古老传统体育文化。 达斡尔族曲棍球运动的发展为发掘整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丰富世界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各族人民身体素质,促进各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