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柯尔克孜族的风味食品

http://www.newdu.com 2017-12-17 中国传统文化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柯尔克孜族的风味食品是指柯尔克孜族的一些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的美食,是柯尔克孜族饮食文化中的组成部分。
    
    (酸奶酪)
    “肖奴帕”:即大块肉、手抓肉。这是柯尔克孜人待客的食品之一。做法是把肉切成大块,分肋骨、脖骨、脊骨、大腿、小腿及羊头、羊蹄、羊肝煮在一起,待客时按客人等级而分肉。这种肉的做法有一个特点,就是热肉凉水下锅,煮熟的肉香而不腻,嫩而不烂。牧民一般外出放牧也带大块肉作干粮。
    “库尔玛”:即锅烤羊肉块。将羊肉切成一寸见方的肉块,放在烧热的锅内大火烧烤,用铁铲不停地快速翻动,烤熟后在上面撒以孜然、盐面、辣椒面用手抓食。
    酸奶酪:将新鲜牛奶(最佳为绵羊奶)煮沸后加入酸杆菌(少许酸奶或酸奶疙瘩),使其发酵后即可食用。酸奶酪形似豆腐脑,雪白细腻,味酸而可口,营养价值丰富,含有多种乳酸、乳糖、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酵酶等。这是柯尔克孜族夏秋季的主要食品。
    “卡特玛”:汉译名为烤酥油卷。把和好的面团擀薄,将奶皮子或酥油在面上抹均匀,卷成长条,然后盘成圆形,放在锅内用文火烙烤,两面烤成桔黄色即可食用。另一种做法是将和好的面团,切成数等份,擀成数张薄饼,然后抹上油,一张张地叠起来,放在锅内文火烙烤成桔黄色即可。这种食品,外酥里软,香味浓郁,是待客的上乘食品。
    “西仁古奴奇”:有的地方又叫“沙勒阔勒”汉译名酥油羹。这一饮食,有两种做法,有的地方把大米加水煮熟后,加入鲜奶和酥油共食。有的地方把大米用水煮成半熟,再放上鲜奶煮,等大米与奶子煮成稠粥状,盛到盘内,上面再加入溶化了的酥油即可,它融米香、奶香、油香于一起,食起来余味无穷,老幼皆喜食。
    柯尔克孜族的风味食品不止以上这些,柯尔克孜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而且变化多样,是智慧的柯尔克孜族妇女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一种柯尔克孜族文化,让单一的食物变得形态各异,成为我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