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启蒙国学 >

详解《伤寒论》中的以粥治病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伤寒论》中谈到用粥的条文共34条,8个方剂,其中桂枝汤19条、白虎人参汤5条、竹叶石膏汤l条、十枣汤1条、三物白散l条、理中丸2条、桃花汤2条。我们学习这些用粥的经验,运用于临床中,对提高方药的疗效、降低副作用有重要意义。
    《伤寒论》中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与桃花汤,都用粳米为粥,是在方中作为辅佐药物,直接起治疗作用的。粳米味甘,为五谷之长。前三方均是取其补益中气、和中养胃、滋补胃津,使石膏等大寒之品不致伤胃的功用。正如清代医家柯琴说:“甘草、粳米调和于中宫,且能土中泻火,稼穑作甘,寒剂得之缓其寒,苦剂得之平其苦,使二味为佐,庶大寒大苦之品,无伤损脾胃之虑也。”桃花汤中用粳米,是取粳米和中养胃、健脾止泻之功,助赤石脂、干姜以厚肠胃,共达温中固脱、涩肠止利之效。
    《伤寒论》中因用粥的意义不同,所以在用粥的方法上也有区别。
    综上所述,用粥有冷热之分。特别是其中三物白散一方就列举了用热粥和冷粥两种方法,实为后世用冷、热粥之典范。
    另外,用粥还有先后之不同。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以及桃花汤用粥基本相同,都是先用粥法。如176条白虎汤中“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就是说将粳米与其他药物放在一起,待米煮熟去滓后温服。其目的是用粥直接作为佐药,以协助主药共同治疗。桂枝汤、理中丸、三物白散、十枣汤四方都是后用粥法。桂枝汤是在服药后过一段时间食稀热粥以助药力;理中丸是在服药后立即饮热粥,以利用粥的温中散寒养胃之功,帮助有温中健脾作用的药物发挥药效;服十枣汤后再食热粥是怕十枣汤损伤正气,食粥取其“糜粥自养”之功。从以上分析看,在用粥时间上是有区别的,理中汤最早,桂枝汤稍晚,十枣汤以及三物白散则最晚。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近代很多医生在运用仲景以上诸方时,多不重视粥的运用,甚至弃而不用,这不但违背了仲景制方之义,也会影响疗效,或增加副作用,是应当注意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