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于近日公布,太原市申报的“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入选,成为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中的一员,也是太原市惟一入选目录的项目。 传统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俗称“扎小样”,是古人为建造庙宇、塔楼而进行的模型制作,此技艺早在900年前就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太原市晋祠博物馆馆藏的宋代建筑小样、朔州市崇福寺藏的辽代建筑小样、阳曲县悬泉寺藏的明代建筑小样,都是古建模型独特且不可替代的文化遗产。 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是一项纯手工制作技艺,随着时间的流逝,目前全国从事此项技艺传承的不超过10人。我省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祁伟成多年来潜心研究模型技艺,在榫卯、升起、侧脚等复杂技艺方面更是擅长。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不仅为众多尚存的古建筑修缮保护提供了参照和遵循的依据,而且具有重要的教学和科研价值。但由于模型制作没有形成市场,投入大、回报小,传承人少,造成了这一技艺的濒危。祁伟成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后,任务更艰巨。如何更好的传承这项技艺,吸引资金,让它走向市场,是我们面临的真正难题。” 中国古典建筑模型以立体的形式,直观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和艺术,它是一种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大部分的公共建筑都是根据世代相传的营造法则来建造的:木桩支撑起用瓦覆盖的大屋顶,高超的悬挑出来,在空中塑造出优美的曲线。这套木构造的体系精密而科学,令人惊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