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保留传统又打破传统 金华民间艺人把婺派剪纸剪出了蓝色 “匠心之旅”第七站:金华 记者 冯秋萍 浙江金华东市街50号,是一座从义务迁建的清式建筑。 2011年,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剪纸艺术家詹东明,把这里变成了一座剪纸博物馆。整个博物馆,收藏了1500多幅剪纸,除了詹东明自己的作品外,还有国家级浦江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吴善增、“金华第一剪”王风等人捐赠或友情展出的作品,以及90多幅清末民初时期的民间作品。 詹东明喜欢剪纸这门艺术,每天,他都要至少花三四个小时剪纸,一剪就是四十多年。而如今,詹东明想让更多的人体验到剪纸之美。 剪纸,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在浙江,剪纸艺术很早就开始盛兴,明代的《武林梵志》就记载五代时“吴越践王于行吉之日……城外百户,不张悬锦缎,皆用彩纸剪人马以代”。因各地风俗不同,剪纸也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特色。金华的剪纸艺术,以戏曲窗花最有特色,内容大都是婺剧的戏曲场面,剪纸艺人用剪刀,将戏曲故事中的人物、场景等都勾勒在纸上,线条变化多端。永康、浦江两地的窗花还有些差别,永康剪纸的造型、构图大胆,风格较为朴素;浦江剪纸则较秀丽工细,除了戏曲人物外,还多表现花卉、鸟虫题材等。因从小生活在金华,詹东明接触最多的是以浦江剪纸为代表的婺派剪纸。作为温州人,詹东明对平阳实用型民俗剪纸和乐清细纹刻纸,也有所研究。以前经常到京津等地出差,北方粗犷纯朴的剪纸风格,也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将各地的剪纸风格融会贯通,在创作的过程中,他不断突破和变化,剪出了许多既有浓郁民族色彩,又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剪纸作品。金华剪纸的代表人物王风说:“詹东明是科班出身,又保留了传统的线条,这最难得。” 剪纸最核心的,就是线条的运用。詹东明举了一个例子,人物脸部的线条紧密细腻,面部表情就能活灵活现。 在剪纸呈现的形式上,詹东明也打破了传统窗花、裱框等方式,将剪纸作品用红木制作成精美的屏风,正反两面都能欣赏,又具实用价值,把传统文化与实用性相结合。即将在工美博览会亮相的剪纸作品《花鹤常春》,就是如此。詹东明特地选用蓝色的宣纸,让画面呈现的意境更为生动,清新秀雅。 特别鸣谢:金华市工艺美术协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