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留住那份“技艺”——民俗雕刻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重庆日报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佛像雕刻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总有些事物消失后,让人难以忘怀。
    “磨子”、“猪槽”、“碓窝”曾是土家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而如今,它们退出了历史舞台,石匠不见了踪影,雕佛像这项民俗技艺也逐渐消失在历史变迁中。
    现在,记者带领你去寻找民俗雕刻艺人。
    清晨的一米阳光洒进李太祥的雕刻车间,他一边做事,一边为记者介绍。
    “再过两年他就满70岁,年纪大,干一会儿就跑去休息了。”一旁,李太祥的妻子洗完脸转过头来对记者说。
    香不乱烧 神不乱请
    “我现在年纪大了,雕完‘七仙女’和两个佛像,就不再接单子了。”李太祥介绍,雕菩萨工序繁琐,费精神,而且完成后还要进行开光安位福事。
    不同的佛像有不同的福事,开光安位分道教和佛教两种。
    为道教佛像做开光安位福事时,要准备茶、酒、香、纸和一只雄鸡。倒上三茶五酒,点上香纸蜡烛,念:安位会上,烧起一炷真香、二炷明香、三炷信香,香不乱烧,神不乱请……念完后,用鸡冠子上的血点在佛像上完成福事。
    佛教佛像开光与道教有所不同。开光安位前,要准备香、纸、毛帕、毛笔、朱砂和水等。福事首先要给佛像洗脸,然后用毛笔沾上朱砂念:开头光,头顶豪光祥云放;开眉光,眉毛八字排两行……念一句就用笔点在相应的位置,眼、耳、鼻、手和脚等部位都要点。
    下岗教师 学成雕刻
    “开光福事由雕刻者完成,学雕佛像,必须拜师,才能一帆风顺,得到庇佑。”李太祥说:“我老家在隘口镇太阳山村,以前是一名乡村教师,学校倒闭后,我自学木工技艺,成为一名木匠师傅。”
    以前,雕刻无处不在,窗子、桌子、椅子上都有精美的雕花,这就要求木匠师傅学会这项技能。自然,李太祥也会。
    原本打算将木匠干到底的,然而,因一句话,让李太祥与雕刻结下不解之缘。
    县庆20周年时,举行各种文艺表演。李太祥受人委托,帮一参演的傩戏班子雕了一些脸谱,深得好评。
    “李太祥脸谱雕得好,菩萨肯定也雕得好。”一位朋友这样评价。
    短短一句,掷地有声;短短一句,深受鼓舞。
    从那也后,他开始买书学习、拜师学艺,很快就能雕出精美的佛像。10余年来,这项技艺也让李太祥收入倍增,财源滚滚。
    “我每年有接不完的单子,光雕佛像就要挣几万元。”李太祥自豪地说。
    想找徒弟 留住“技艺”
    “虽然,雕佛像收入不错,但已没人愿意学习这项民间技艺。”谈到传承问题,李太祥却显示出失落的样子。
    李太祥的儿子在城里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女儿也在外地成家立业,且都不愿意跟他学习。
    “他一直找不到徒弟,前几年,就不想再搞雕刻了,但因传承问题,仍坚持到现在。”李太祥的妻子说。
    记者采访那天,李太祥刚从长寿回来,他的屋里摆满了根雕和奇石,也时常参加一些展览活动。
    “我老了,没有力气做雕刻,而玩奇石可以经常出去耍,也很轻松、有意思,今后打算去找点奇石算了。”李太祥告诉记者,他特别希望找个徒弟,把自己的雕刻技艺传承下去,留住这份“技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