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铜印篆刻手工艺如何传承?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铜印篆刻制作
    印章需求减少,电脑刻章冲击
    现在年轻人都比较看重实际收益。不能马上赚钱,他们来学了两三天就走了。如果为生活所迫而学刻章,不太实际也不可取。如果家里条件不允许,还是要找份稳定工作,等有时间和金钱了才来做这个,千万不能把这个当谋生手段。”——冯建辉
    尽管冯建辉的作品得到了业界的肯定,但是关于传承问题,他仍然很担忧。广州许多民间手艺都是靠传统学徒的方式传承,生命力很脆弱。铜印篆刻这门有着千年历史的传统手工艺,日渐式微,正面临失传的可能。
    手工铜印千元起价,大印章上万
    铜印价格较高,冯建辉说,“不同铜印的价格不同,一般情况,小的常规铜印价格都是一千元起价,这些小铜印只能换一点生活费,大的印章一个至少上万,有的甚至要几万元,但是卖得不多。如果只做大的印章,它的真正用途不大,只有收藏用途,可能还有一些写书的人会来买铜印盖章。但是,现在银行都可以签名,不用盖章了,印章的需求量不比以前了。我以前是做生意的,如果我不盖章,会计就收不到钱,盖了,支票才有用。一般刻字铜印也卖一千几百元,加上印纽(印章顶部的雕刻装饰),价钱就马上翻几番。”
    但是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由于电脑刻章比较工整,价格比较便宜,而手工雕刻的印章不仅麻烦,而且价格还比较昂贵,电脑刻章严重蚕食着传统刻章行业的市场。关于如何对比出电脑雕刻和手工雕刻,冯建辉说,“电脑雕刻的字体是很平整的,基本都是同一流水线,全是一样的。但是手工是不一样的,每个字体都有自己的弧度。”
    有钱有闲才做铜雕,不能当谋生手段
    “不是不收徒弟,之前也收过,但是现在年轻人都比较看重实际收益。不能马上赚钱,他们来学了两三天就走了。如果为生活所迫而学刻章,不太实际也不可取。现在我收徒弟有要求,不容易收,混饭吃不容易,铜太贵了,我每个月买铜就要花掉几千元,现在年轻人每个月工资都不够花,又烧钱,如果家里条件不允许,还是要找份稳定工作,先让生活稳定下来,等有时间和金钱了才来做这个,千万不能把这个当谋生手段。”冯建辉说。
    冯建辉现在还在学校做客座教授,教学生雕印章,每逢星期三他就去上课,他说虽然没有收徒弟,但是班里几十个学生都是他的传承人。学校为了支持这门老手艺的发展,还特意免了他的铜印店店租。尽管如此,他还是对铜雕艺术的传承发展表示担忧。目前,除了书画家和相关政府部门必须使用正规印章,印章已经慢慢从人们的生活里淡去。
    篆刻是冯建辉的爱好,铜印雕刻是相伴他一生的手艺,在追求艺术的同时,冯建辉还在寻找能够体现铜印雕刻价值的道路。在一些文化节活动和摆摊活动上,他发现市民对这个艺术还是很热爱的,于是他把“广东精神”刻在铜印上,希望把这个精神传递下去。
    “但是这些办法只是暂时的,怎么让铜印雕刻生生不息传承下去,是我一直在探寻的问题。现在我已经在开始申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能够在政府的帮助下,把铜印雕刻这门老手艺不断传承下去。”冯建辉说。
    好马配好鞍,拜师学艺古法制印泥
    “好的铜印应该配优质的印泥,”印泥对于印章,就相当于绘画艺术的油彩、水墨。好的印泥,颜色鲜艳,就算放几百年都不褪色。颜料没有微粒,微粒很细,肉眼基本看不到。
    但是现代印泥保存时间短,而且图案会渗油不美观。为了配置最好的印泥,冯建辉决定自制。他去拜师学艺,向广州市唯一一位印泥制造工艺大师项师傅学习用古法制作印泥,用朱砂、蓖麻油、硫化汞和艾叶等原材料,靠双手研磨数万次,历时两个多月,制出品质优良的印泥。
    冯建辉说:“新鲜艾草要先煲过再晒干,这个过程要反复几次,出来的艾草才会柔软,晒干后放在竹制的簸箕里搓,直到艾草变成艾绒,一百斤新鲜艾草,最后出来的艾绒印骨不过一斤左右。蓖麻油放两年再用就会好点,时间越长越好,时间长才不会泻油。”搅拌的棍子必须是陶瓷做的,因为原料中含有硫化汞,硫化汞和金属反应会变黑。就这样不断研磨,持续两到三个月,直到印油不起颗粒,才可以和艾绒混合。用手工印泥盖出来的章很快就干了,放在盒子里的手工印泥最长三四十年都不会干。冯建辉拿出一小盒印泥,说:“一批印泥约6到7盒,要做4个月,原材料仅朱砂价钱就要800元,一定要提前三个月预订才能买到。”
    在广州,印章收藏的人不多。尽管印章历史悠久,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印章收藏仅局限于对篆刻艺术和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在小范围内玩赏。冯建辉说:“铜印的收藏价值是很高的,如果是名人刻制,那就更加金贵无比,且年代越久,收藏的价值就越高。”
    谈资
    印章属于“慢热”收藏
    在国内,印章收藏以北京、西安、江浙一带为多,深圳颇为少见,究其原因则与城市历史有关。秦汉时期的各类官印、私印大都藏于馆内和民间藏家手中。明清皇帝玉玺和御用私章则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虽然属于小众收藏,但印章收藏还是有系统分支的。一类是秦汉官印、私印的收藏,这类印章都比较小,最大也不过方寸之间,但艺术价值极高,学习篆刻无不从此入手;另一类为宋辽金元明清官印的收藏,这类多是九叠篆,在过去的篆刻艺术书籍中,这类印章并不看好,但从文史角度来看,此类印章有很高的文物研究价值;还有一类是明清流派印的收藏,明代以前印章都是刻在青铜、金、银、玉等材质上的,这些材料硬度很高,非专业人士无法胜任。
    印章属于“慢热”收藏。印章收藏目前处于“价值洼地”,一方普通秦汉私印,价格大约二三千元,好一点的也就几万元,秦汉官印普通的一两万元可以买到,极少有数十万元一方的。相比书画瓷器等藏品而言,普通收藏爱好者更容易入手。
    目前,国内收藏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较为浮躁和功利。对于印章收藏而言,切忌盲目跟风、人云亦云。藏家更多地应该关注印章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文化修养。这样才会有基本的价值判断眼光,才能理性审视印章本身蕴含的独特的美学价值以及附加的文化投资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