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哐哐——”阳光下,黄建根师傅弯着腰,用手里的小斧头敲击酿酒的酒坛,听有没有破声,然后挑出有裂缝的坛子,加以修补。他的身后堆满了待检和待补的酒坛,比人还高。“查漏补缺”是他每天唯一的工作,这个活儿他已经干了30年。在海盐,还在坚持“修缸补甏”的手艺人已经不多见了。近日,记者在海盐沈荡酿造有限公司找到黄建根,听他讲述了这门正在消失的技艺背后的故事。 两把斧头走天涯 黄建根今年50岁。他从1984年就跟着自己的师傅,也就是他的姨夫学“修缸补甏”的手艺。“我姨夫是绍兴人,那个时候做这个行当的大多数都是绍兴人,因为那边做黄酒的多嘛。”黄建根说,“手艺学成之后,我还去杭州萧山那边干过活。后来酒厂关掉不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就进了沈荡黄酒厂,一直工作到现在。” 一把大斧头,一把小斧头,几把凿子,半斤盐,这些是黄建根行走江湖的全部家当。记者发现,黄师傅的两把斧头经过长期的敲打,已经变得锃光瓦亮。黄师傅说:“这两把斧子的‘年纪’也不小呢,自打1984年出道到现在,我一直用这两把工具。” 每天修补五六十只酒坛 30年来,黄建根已经练就了敏锐的听觉。现在,他只要在酒坛上敲打几下,就能准确辨别出裂缝或破损处。“对于破损的酒坛,可以在酒坛里放满水,然后看水渗出的地方来判断哪里有破损,可是这样来判断,速度太慢了,厂里有十几万只酒坛呢,一个个放水观察怎么来得及。”黄师傅笑着说,“你看,好的酒坛和坏的酒坛,敲击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好的酒坛敲击后发出的声音清脆,有裂缝的酒坛发出的声音就有点浑浊。” 黄师傅听声辨位之后,就开始修补。在裂缝旁边“笃笃笃”轻轻敲击,用凿子加宽裂缝,然后用铁攀拴住,再将事先用槐杨树脂、铁砂、盐卤拌好的原料嵌进缝里,修补好后,过上三五天就能继续使用了。 酒坛在循环使用中难免磕磕碰碰,黄师傅每天与这些酒坛打交道,平均一天能修五六十只酒坛,修好一批,又会有新的一批酒坛需要他去修补。 传承手艺后继无人 黄师傅告诉记者:“敲击斧头时所用的力道是最关键的,补大缸落手重,补小缸落手轻,一旦失手就会将坛子敲碎。我在杭州酒厂里工作时,曾经一度用过机械补坛,但机械设备补坛,力度掌握不好,所以,这门手艺啊,还非得人来干不可。”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酒坛损坏严重,裂缝从上面一直通到缸底,可是经过黄师傅的修补,还可以用,只是缸上多了几道长长的铁搭子。 黄建根在沈荡酿造有限公司里一待就是20多年,和酒厂共命运。这么多年来,酒厂的破酒坛都是由黄师傅的手一点一点修补好,而他却没收过一个徒弟。他无奈地说:“现在干这个行当的人已经很少了,而且这个活挺苦的,又枯燥,年轻人都不愿意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