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五莲“割花”:千针万线承载民间技艺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大众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割花,五莲当地俗称“割花子”,又名“割绣”、“割绒纳绣”,源于明末清初,可以算作刺绣艺术的分支。传统的割花作品通常是割花鞋垫。割花鞋垫图样美观大方,有龙凤呈祥、福寿双全、花鸟鱼虫等,富含寓意。每当姑娘出嫁时,总会亲手缝制几双鞋垫送给新郎,以及公公婆婆、爷爷奶奶,讨得一家人的喜爱。
    因为五莲割花手工精巧,所以割花鞋垫工艺2009年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8月6日,记者在五莲县水利局宿舍采访了“割花”代表性传承人――今年56岁的闫秀荣。
    看“割花”可知是否心灵手巧
    在闫秀荣的家中,她给记者展示了部分割花作品:有几双缝制了割花鞋头的花鞋,两双“三寸金莲”,还有三双小孩穿的花鞋,十分惹人喜爱。
    与记者同行的五莲县文化馆副馆长秦绪芳介绍说:“割花艺术刚诞生时,主要是用来制作花鞋的鞋头,因为割花结实耐磨,可以保护鞋头。”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割花主要用来纳制割花鞋垫。因此,五莲一带甚至整个山东地区,就有了“割双鞋垫送情郎”的说法。而现在,割花则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艺术形式,除了鞋垫,装饰品的小屏风、艺术画也流行起来。
    五莲地属北方山区,农活沉重,冬季严寒,而割花鞋垫结实耐用,又保暖舒适且易吸汗养脚,成为五莲人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媒妁之言的年代,媒人说媒,经常在怀里揣一双姑娘缝制的割花鞋垫,到了男方家里,只要先把鞋垫拿出来展示一番,男方家就能在做工上看出姑娘是否心灵手巧。
    在五莲民俗中,刚过门的新娘必须向公婆,甚至包括叔婶姑姨等长辈以及兄弟姐妹等同辈,奉上一双亲手纳绣的割花鞋垫,以示尊重和友好,同时也展示自己的贤惠。“1983年我结婚的时候,给婆家人带了20多双鞋垫。”闫秀荣说,“但是现在几乎看不到这样的风俗了。”
    在过去,割花鞋垫往往被垫在脚下。“现在哪里会舍得?捧在手里欣赏都来不及。”秦绪芳说,“以前都是做鞋垫,现在则衍生出了更多的艺术形式,比如小屏风等。”
    闫秀荣告诉记者,现在有很多留学海外的年轻人经常找她购买割花艺术品,他们将割花鞋垫当成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品,送给自己的教授或同学。
    一双鞋垫要绣五六万针
    受奶奶与母亲的熏染,不到10岁时闫秀荣就拿起了针线,学起了割花艺术。她心灵手巧,悟性好,做的割花也比其他姑娘好。“年轻的时候因为有工作,割花仅仅是一项爱好而已。”2004年,闫秀荣从五莲化工厂退休之后,开始对割花痴迷,天天“针线笸箩不离身,戴上花镜就穿针”。
    闫秀荣做割花,基本延续了传统的制作手法。首先制作的是被老人成为“褙子”的材料。“褙子”的制作很简单,闫秀荣介绍说:“把5层布料用熬制的玉米糊平铺叠粘起来,晒干之后就可以用了。”第二步是剪样:按照脚的大小和形状剪“褙子”。不过,刚剪下来的“褙子”不能直接使用,还需用布条沿着“褙子”的边蘸着玉米糊裱起来。接下来就是画图案,将收集来的图案样式垫着复写纸,描画到“褙子”上。然后,再将两块“褙子”对放,中间夹上废旧布料和纱网,用线将两块“褙子”固定到一起。闫秀荣说,以前两块“褙子”中间夹的是玉米皮或麻袋皮,“现在农村还有不少人这么弄,中间夹得越多,绣好割开后的绒毛就越长,垫在脚底就越舒服,吸汗、暖和。”
    最后是最耗时的一道工序―绣花:按照画好的样子绣制图案,每双鞋垫多的要绣五六万针。图案绣好后,就是割绒了,“用锋利一点的刀片把纳好的鞋垫从中间割开”,就可以得到两只完全对称的同一花色的割花作品。割开后的棉线形成了“绒”,凸起的棉线对脚底有很好的按摩作用,走起路来十分舒服,而且经久耐用。
    闫秀荣的割花作品多种多样,记者从她家挂的一个大相框里看到,鞋垫的图案不仅有传统的福禄寿喜、春夏秋冬、龙凤呈祥、花开富贵,还有她创新的富有时代气息的qq企鹅、奥运福娃等图案。
    因为闫秀荣的割花做得好,又有代表性,2011年6月闫秀荣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9月,闫秀荣被授予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展示奖;2015年山东文化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她的《龙凤呈祥》、《龙井吐金》等5件作品永久收藏,并长期陈列展示。
    “两只手”推动传承
    由于割花工艺复杂、费时费力,而现在快捷的生活节奏让人们难觅闲暇时间,包括割花在内的很多手工制品逐渐减少。闫秀荣说:“绣一双鞋垫,一般需要十天半个月的功夫,最快也得一个星期。现在农村的姑娘都去打工了,很少有人有时间学这个,结婚送割花鞋垫快成历史了。”
    为了挽救五莲割花艺术,五莲县文化部门自2006年起便开始寻访割花传承人,并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传承人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每年政府都会给我一些资金支持。”去年,闫秀荣领到了政府给予的1000元扶持资金。
    五莲县文化部门对割花进行抢救性保护开发,在工艺品厂新设手工鞋垫、屏风等外销项目,以市场创业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从各村抢救搜集整理了1000余件传统割花作品,予以保护收藏;参考传统割花图案,利用现代电脑技术绘制成图,在各村巡回举办培训班,传播割花艺术,组织当地妇女按照图样进行纯手工制作,由企业收购,带动了五莲县中至镇1000余名农村妇女从事手工割花鞋垫加工,走出了一条割花艺术传承之路。
    目前,五莲割花凭借其舒适、耐用、精美的特点,被当作工艺品推向了国际市场,远销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10余个国家。2010年10月,在中国首届“非遗”博览会上,6名五莲割花女现场演示了割花的制作工艺流程,吸引许多观众驻足观看,专家评委和观众给予了高度评价。五莲县中至镇设计的割花作品《鞋垫系列》荣获铜奖,为全省六个获奖项目之一,也是全市唯一获奖项目。
    运用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推动传统技艺的复兴,也吸引了一些民间艺术爱好者参与进来。闫秀荣作为割花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民间艺术家,时不时就有割花爱好者上门求教。
    在闫秀荣纳绣鞋垫的时候,两岁的小孙女也总喜欢凑热闹,端详着奶奶手中即将成型的艺术品。秦绪芳开玩笑地对孩子说:“好好学,等你长大了也当五莲割花的传承人!”小姑娘萌萌地点点头。
    本报记者吕光社
    见习记者罗从忠
    本报通讯员李维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