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最纯粹木工”面临新问题 十几年难收一个徒弟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导语:木雕是以各种木材及树根为材料进行雕刻,是以传统雕刻工艺中的重要门类。木雕的历史非常悠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就有木雕鱼出土,这是我国木雕史上最早的实物。河南信阳战国大墓出土的木雕镇木兽,湖北云梦汉墓出土的彩雕木佣均为我国早期木雕作品。由于保存的困难,现今很难看到超过千年的木雕作品。
    
    木工
    福建省永泰县大洋镇尤墘村,一户蔡姓人家将木工制作牌匾的工艺传了四代。如今,蔡家人制作的牌匾遍布永泰各地,甚至传到德化、福清等地。
    工艺四代相传 至今已两百年
    说起大洋镇尤墘村的蔡仕仁,村里老人都竖起拇指:“那工艺没得讲!”
    蔡仕仁的手艺已经成了遥远的记忆,时下在蔡家当家的是蔡从莺。42年过去了,蔡从莺从青年变成白发老者。蔡从莺从16岁开始学艺,他的父亲也像当年祖父蔡万澄一样,手把手教自己的儿子。17年前,蔡从莺的儿子蔡清坡继承了家族衣钵。如今,蔡清坡已经36岁:“我儿子才8岁多,不知道他以后是否会选择这条路。”
    蔡从莺的家就在蔡氏宗祠旁边。200多年过去了,蔡家刨木锯木的声音已经融入当地村民的生活。
    山沟飞出“金牌匾” 制作不用一根钉
    在蔡氏宗祠里,蔡从莺祖父的作品“文魁”牌匾高悬中央。拿了40多年刨刀的蔡从莺也有两件作品高悬宗祠,那是“博士”“大校”两张牌匾。每天,蔡从莺看着自己的作品,乐在心里,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当然,让他引以自豪的作品还有“程公轿”,这顶轿子高1.9米,长1.1米,精雕细刻,金碧辉煌,“我们3人花了100多天,全手工制作了这顶轿子,它凝聚了我们大量心血。”
    老蔡祖传四代的工艺很有特点,那就是牌匾不用一根铁钉,全靠榫和卯咬合。牌匾纯手工制作,一块牌匾少说要10多道工序,容不得半点马虎。
    在老蔡家的角落,记者发现一个“弹弓”。原来这是老蔡用来锯字的锯子,锯条厚度不超过1毫米。老蔡得用这把锯子,锯出长宽都为5厘米的字样。没有5年以上功力的工匠是上不了阵的。“用蛮力锯,锯条马上断了,这得讲究力道。”
    制作牌匾最关键的工序是“上金”,就是将金箔贴在牌匾上。这道工序讲究很多。比如:“上金”当天要刮南风,这样生漆容易干。贴金时要放一片瓦片,浸过温水的金箔先放在瓦片上,让瓦片吸水后“上金”。此外,还要看火候,生漆太干贴不了,太湿了贴不牢,九成干时才能贴,一切得靠眼睛来判断。一张张金箔要贴得亲密无间,不留缝隙。
    近年来,老蔡的生意越来越红火,除了永泰当地的顾客,就是德化、福清等地,也有客人到蔡家买牌匾。
    弟子纷纷改行 牌匾“明天”堪忧
    在上世纪80年代,附近村落的年轻人来蔡家拜师学木工,最多时曾经有上百人。不过,当时徒弟们想向老蔡学的多是家具手艺,牌匾工艺少人问津。“牌匾是精细活,没花个三五年的功夫,这活做不了。”老蔡说。上世纪90年代后,木工师傅风光不再,老蔡的弟子也纷纷改行。
    除了儿子蔡清坡外,老蔡只有一个徒弟坚持下来,那就是林道澄。林道澄从14岁开始跟老蔡学制牌匾。“学这个手艺得靠兴趣,我做了这么多年,主要就是因为喜欢。”
    40多年过去了,老蔡的背驼了,手脚也不那么麻利。“爷爷的工艺已经流失了不少,像金油画这样的工艺,我已经不会了。学做牌匾要花费很长时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喜欢。”对于牌匾的“明天”,老蔡忧心忡忡,因为这10多年来,他没有再收到一个弟子,他怕手中的工艺后继无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