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贵阳遵义路的吴建伟,多年来坚持剪纸,他将传统的苗族剪纸技法和现代剪纸技艺融会贯通,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其中一些还在多家报刊上发表过。在创作过程中,他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一次不行,就重新构图,思考明暗关系,重复剪上七次、八次甚至十几次,直到作品成型。 接触剪纸四十余载 吴建伟老师今年64岁,是一位文化系统的退休干部。1968年9月,他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由于喜爱文艺表演和绘画,1971年3月,他被抽调到黄平县文化馆工作。这使他学习绘画的兴趣更浓了,那时候他遇上了在当地工作的剪纸艺术家谢志诚先生,并拜他为师。 一段时间后,吴建伟学习到剪纸中的构图、阴阳刻等技法,由于美术功底比较好,比较顺利地剪出了许多精美的作品,并多次参加展览并获奖。后来,他进入文化系统工作,剪纸就被当成了业余爱好,一直坚持了几十年。 苗族技法得心应手 吴建伟说,他在黔东南生活工作多年,接触到了苗族的传统剪纸艺术。“苗族十分讲究衣饰,很早以前就开始用刺绣来增添服装的美感,不仅女子的衣裙要绣花,连男子也经常身着绣满图案的衣服,苗族的刺绣,其中一些就采用了剪纸技艺。” 他介绍,苗族剪纸艺术构图很灵活多变,创作的范围除了远古神话传说外,还常常把兽鸟鱼虫、草木花果作为广泛的取材对象,在有限的画面上,利用空间、扩展空间、创造空间,变静为动、变实为虚,从而使作品有一种奔放的动态美感。 和传统剪纸相比,苗族的剪纸艺术,常常会运用夸张的手法,让人虽然觉得不可思议,有一种典雅古朴的美感。除了这些,苗族剪纸还特别注意生活情趣的展现。吴老师将所学的苗族剪纸技艺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许多看过其作品的人都称赞:创意巧妙,画面精美。 剪纸过程废寝忘食 据吴建伟介绍,曾创作的作品《春到苗山》、《蜡与火》、《水浒人物》等在多家报刊上发表。 在《中国百人现代剪纸选》一书中,就收录有吴建伟的剪纸作品《醉》;在《中国民间美术教学大全》一书中,吴建伟在其中对苗族的民间剪纸作了详细介绍。 除了对苗族剪纸有研究外,吴老师对人物剪纸技法也颇有心得。2002年,省里要举办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吴老师将收集的相关图片和绘画资料找出来,一一择选后,用剪刻纸的形式,创作了30多幅毛泽东的头像,当时这些作品在纪念活动中展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目前,吴建伟已是中国剪纸学会的理事。他现在有一个心愿:让剪纸这一“非遗”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