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传承民族技艺 编织五彩生活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西藏商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引语:作为江孜卡垫织造技艺的传承人,1950年出生的边多先生在见证着西藏这60多年的变化的同时,也兢兢业业地传承着这门卡垫织造技艺。
    
    边多正在编织卡垫
    作为江孜卡垫织造技艺的传承人,1950年出生的边多先生在见证着西藏这60多年的变化的同时,也兢兢业业地传承着这门卡垫织造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担任江孜地毯厂厂长的边多,从小就热爱藏式地毯编织技术,他觉得这些图案好看,又能在生活中起到大用处的东西非常有意思。出于对卡垫的热爱,他在江孜地毯厂,先后担任了车间技术主任、绘图策划员等职务。其间,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使这项技艺在原来的基础上紧随时代潮流,不断推陈出新,使江孜卡垫成为名满天下的优秀产品。
    江孜地毯厂的厂长边多,从14岁就开始学习地毯编织,到今天成为江孜地毯厂最高管理者。几十年里,江孜地毯厂发展得有声有色,边多功不可没。边多告诉记者:“厂里今年的订单已经排到10月份了。”
    边多的办公桌旁,铺了一块卡垫。边多说,这是他20年前刚进厂实习时,自己做的卡垫。20年了,这块卡垫仍被使用,而且色泽如昨,只是卡垫中部由于常被踩踏而表层被磨损掉了。晨光中,这张卡垫仿佛在向我们诉说,从它身上划过的历史,以及被时间验证了的它那从不曾改变的品质。
    虽然没有亲见边多,但在电话中,边多还是充满自豪地说着自己这些年的成果:由他策划和创造、编织的《布达拉宫》、《万里长城》、《南京长江大桥》、《牧区新景色》等挂毯在藏式地毯领域已经成为一种技术高度。在升华了藏族传统手工艺技术的同时,打开了另外一片崭新的天地,尤其是他策划和编织的挂毯《毛主席》更是栩栩如生,而《释迦牟尼》挂毯在1997年全国少数民族手工业产品比赛中更是荣获第七名的殊荣,为藏族手工艺品扬名海内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他说,藏族的毛织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围裙和地毯,最为著名。日喀则地区江孜县是西藏著名的地毯(藏族称为“卡垫”)之乡。
    江孜卡垫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 11世纪,当时,在年楚河中游地区(即今白朗县一带)就有一种名为“旺丹仲丝”(即“卡垫”)的手工技艺品,在当时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后来,这一地区就成为西藏地毯的传统产区,其织造技艺也因此得到较大发展,再加上当时宗教与生活的需要,卡垫的制作方法及产品图案也渐渐系统化,并形成了系列图案。之后,江孜地区的卡垫手工艺者在传统“卡垫”手工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创新,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江孜地毯。
    到了民国时期,英国商人来到这里,发现这里的卡垫极具商业价值,便在江孜开设了小型工厂和技艺学校,其生产的各式卡垫产品远销到欧洲。由于江孜卡垫高超的制造工艺与精美的产品特征,最终与土耳其地毯、波斯地毯并成为世界三大名毯。
    边多说,江孜卡垫反映了一千多年间藏族织造技艺发展的历史,它的图案、织造、染色、剪毯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具有织造技艺独特、色泽鲜艳、毯面柔软的特点。如今,江孜卡垫已成为西藏地区的特色旅游产品。而在织造传承方面,江孜卡垫在坚持传承传统织造技艺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市场,顺应时代发展,在生产传统卡垫的基础上,创新性地生产出结合时代特色的卡垫,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生产生活价值,都得到了发展与加强。
    2006年,该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到了2011年,西藏自治区江孜地毯厂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而为了保护这项织造技艺,地毯厂采取了很多措施:一、追溯源头,证实历史,为江孜卡垫的历史文化捋顺关系;二、挖掘、保护织造技艺传承人,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并着力培养下一代传承人才;三、加强卡垫技艺的理论研究;四、注重宣传,打出自己的品牌;五、创新思想,在不破坏传统技艺的前提下,顺应时代发展,以现代化的生产工艺来将卡垫的织造打造成一个体系。
    通过这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江孜的卡垫织造技艺不仅没有因为时代的发展而渐渐消失,反而随着西藏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其生产的产品早已走出国门,远销海内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