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浏阳一采药世家六代传承古老技艺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长沙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引语:唐代诗僧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多少赋予了采药这份古老职业令人神往的诗情画意。然而今天,因为中草药人工种植规模化等原因,采药人已越来越少。
    
    采药翁示意图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唐代诗僧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多少赋予了采药这份古老职业令人神往的诗情画意。然而今天,因为中草药人工种植规模化等原因,采药人已越来越少。记者日前跟随浏阳采药世家刘炳义父子前往深山采药,更是体验了采药人在“云深不知处”的那些艰辛与危险。
    传承:家族六代以采药为主
    在浏阳城区西湖山下有一间老屋,屋内摆放着2000多味中药材,常见的有甘草、黄芪等,罕见的有灵芝、犀牛角。这里就是刘炳义家。
    年过六旬的刘炳义出生于采药世家,据他介绍,家族采集存储各类中草药的历史已有一百多年,到儿子刘亮手上,已是第六代。
    刘家的房内,除了草药,还有一百多本医书,都是传承下来的医学药典,有购买的医书,还有精心摘抄的手抄本。据其中一手抄本记录,刘氏最初从事“郎中”职业,但每个继承人都在五六岁时就先学会认药,慢慢发展,家族就以采药为主了。
    “如果不是祖辈传承,我也不知道采药有这么多讲究。”34岁的刘亮说,自己从13岁起就师从父亲采药。父亲教的第一项规矩,就是必须铭记于心的“采药留种”,“无论多贵重的药材,都不能全部挖走,一定要给后人留下资源。”采药人上山还要“祭祖”,心里默念着神农、华佗等名字;“祭祖”之后还要“请山神”,告知自己的姓名、住址、此行目的。刘亮说,古人认为,请示过山神后,有些“灵性药材”更容易看见,自己则可躲避野兽。
    历险:曾从绝壁跳到竹子上逃生
    几天前,记者随着刘家父子前往关口杨溪皂山陡龙坡采药,同行的还有刘炳义的两名“业余徒弟”。刘炳义走山路比年轻人还轻松。每逢发现草药,他在采挖的同时都会不忘跟大家介绍:这是“金果兰”,可以清火解毒;这是“七叶一枝花”,可以活血散瘀,有抗癌作用……
    道路渐行渐窄,在一面陡峭的悬崖上,只见石头缝隙处有一些白色的物质。“是满山香!”刘炳义惊喜地叫道,他不顾危险爬上十几米高的岩石采摘。“满山香”是由一种特殊的蜂采集枫树香油后,飞到石头缝隙做的窝。“这种药材十分罕见。”刘炳义说。
    采药是项技术活,也是项危险职业,有时一不小心就会失足掉落,或碰到野猪、蛇等危险动物。刘炳义还记得10多年前去连云山采药时的一次历险,“三面是石壁,我们只能像猴子一样吊着树藤往下走,没有藤时,就扒着石头一点点移动,离地面还有十几米时,跳到竹子上才垂荡下来的。”采药还需要耐心,刘亮曾跟随父亲去大围山采药,一个多月没下山,“像雪胆这类草药,湖南没有,我们经常到云南、贵州的大山里去采集。”
    坚信:中药不会消亡,采药能够传承
    “很多人都是拿着肿瘤医院老中医开的方子来上门求药,一般药店只有中药,草药之类的就到我这里来配。”刘炳义说,自己采集的草药大多卖出去。不过,有时候,一些简单的外伤类病例,邻里乡亲找上门,刘家父子也会为其敷敷草药。当地有位60多岁的老太,脚上无端长了个脓包,医生建议动手术割破脓包治疗。老太找到刘炳义,他以雪胆为主辅以解毒、消炎之类的草药给老太敷上,几次后收到明显疗效。
    前段时间中西医约战脉诊验孕引起热议,近年来“中医无用论”也不绝于耳。刘炳义父子则坚信,中药传承的其实是一种天地人和的药理和养生知识,更强调防患于未然,“中药不会消亡,采药也会传承下去。”
    刘炳义说,现在从事采药职业的人越来越少,他欢迎有兴趣者来关注这个行当,也希望与人分享采药技能、经验,别把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给丢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