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京5月31日电(韩振)俗话说:“天旱三年饿不死手艺人。”箍桶匠、木匠、泥瓦匠、剃头匠……这些乡村匠人是村庄文明的最初传播者,被称为“行走于村庄的乡村艺术家”。而今,传统手工艺在时代冲击下逐渐凋零,乡村匠人也大多已到垂暮之年。“80后”的秦临武,在大学毕业后回到坐落在南京东郊的桦墅老家,这座有1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如今打造成了江苏省美丽乡村示范村,他探访乡村手艺人,通过文字和摄影的方式,向公众展现即将消亡的技艺和那些行将被遗忘的匠人,呼吁社会“守住技艺,留住乡愁”。 书法匠—秦世礼 91岁 匠龄:一辈子 身为教师,一生只为教育这一件事,秦世礼做到了一以贯之。老人年逾90,每天还坚持写120个毛笔字,一生写了20万字。更是用一辈子,书写自己的朴实无华与执着坚持。杏坛之上,弦歌不辍,书写人生,当怀一颗匠心。 铁匠—秦霞清 50岁 匠龄:40多年 铁匠是一门古老的职业,50岁的秦霞清是桦墅村所剩唯一的铁匠。上年龄的村民都知道他是老铁匠的儿子,从小跟着父亲学手艺。祖传的手艺,即将在他这代终结,这些背离时代远去的手艺人的故事,就是故乡的记忆。 箍桶匠—秦有佳 55岁 匠龄:10余年,18岁学艺,30岁开始渐渐荒废 箍桶匠又称圆作木匠,旧时汉族民间专门制作与修理日用木桶或木盆的工匠。秦有佳,青年时代做过箍桶匠,一辈子跟农田打交道,他说:“年轻的时候,心无杂念,才能坐得住,学手艺,靠的就是坚持。”对于这个即将失传的箍桶手艺,秦师傅不以为然,也无以为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