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海桐皮的药用价值

http://www.newdu.com 2017-12-20 养生之道 佚名 参加讨论

    
    海桐皮简介
    海桐皮,药用部分为豆科植物刺桐的干皮。全年可收,而以春季较易剥取,将树砍伐剥取干皮,刮去棘刺及灰垢,晒干。
    干燥干皮,呈半筒状或板片状,长约30—60厘米,厚约1—2毫米,外表灰棕色或灰黑色,有稀疏纵裂纹及较密的黄色皮孔,边缘不整齐,微突起或平钝;皮上有大形钉刺,刺尖有时被磨去,可以剥落;基部圆形或长圆形而纵向延长;内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平滑,有细纵纹。质硬而韧,易纵裂,不易横断。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富纤维性。气微香,味苦。以皮张大、钉刺多者为佳。
    海桐皮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湿,通经络,杀虫。治风湿痹痛,痢疾,牙痛,疥癣。
    1、《海药本草》:“主腰脚不遂,顽痹腿膝疼痛,霍乱,赤白泻痢,血痢,疥癣。”
    2、《日华子本草》:“治血脉麻痹疼痛,及煎洗目赤。”
    3、《开宝本草》:“主霍乱中恶,赤白久痢,除甘匿、疥癣。牙齿虫痛,并煮服及含之,水浸洗目,除肤赤。”
    4、《纲目》:“能行经络,达病所,又入血分及去风杀虫。”
    5、《岭南采药录》:“生肌,止痛,散血,凉皮肤,敷跌打。”
    6、《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散瘀,止痛。疗咳嗽,止产后瘀血作痛。”
    7、《贵州草药》:“解热祛瘀,解毒生肌。治乳痈,骨折。”
    海桐皮的药用价值
    1、治风湿两腿肿满疼重,百节拘挛痛:海桐皮一两,羚羊角屑、薏苡仁各二两,防风、羌活、筒桂(去皮)、赤茯苓(去皮)、熟地黄各一两,槟榔一两。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脚气治法总要》海桐皮散)
    2、治脚挛不能伸举:海桐皮、当归(去芦,洗净,焙干)、牡丹皮(去心)、熟干地黄、牛膝(去芦,酒浸,焙干)各一两,山茱萸、补骨脂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入葱白二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海桐皮散)
    3、治中恶霍乱:海桐皮煮汁服之。(《圣济总录》)
    4、治风虫牙痛:海桐皮煎水漱之。(《圣惠方》)
    5、治风癣有虫:海桐皮、蛇床子等分,为末,以腊猪脂调搽之。(《如宜方》)
    6、治伤折,辟外风,止疼痛:海桐皮一两(锉),防风二两(去芦头),黑豆一两(炒熟),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酒下二钱,日三、四服。(《圣惠方》海桐皮散)
    7、治时行赤毒眼疾:海桐皮、两,切碎,盐水洗,微妙,用滚汤泡,待温洗眼。(《本草汇言》)
    8、治乳痈初起:刺通五钱,红糖一两,煎水服。(《贵州草药》)
    海桐皮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2~4钱;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海桐皮的副作用
    血虚者不宜服。
    1、《本草经疏》:“腰痛非风湿者不宜用。”
    2、《本草汇言》:“痢疾、赤眼、痹躄诸证非关风湿者不宜用。”
    3、《得配本草》:“血少火炽者禁用。”
    海桐皮的配伍应用
    1、配稀莶草,祛风湿,利关节,通经,活血脉,止疼痛。为治风湿痹证的常用对药。
    2、配秦艽,贯通上下,通行十二经脉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证效佳。
    3、配片姜黄,止痛效佳,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最宜。
    4、配木槿皮,化湿杀虫止痒效佳,可用于皮肤疥癣瘙痒等证。
    5、配羌活、独活,贯穿全身,通治风湿痹证之一身尽痛,周身骨节酸楚不利及腰膝酸痛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