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漳台张氏的“德远堂”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是闽南著名的侨乡之一,也是不少台湾同胞的祖家。这里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张氏宗庙———“德远堂”,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德远堂”建在塔下村头的一个山坡上,坐北朝南,占地约6亩左右。正门有牌楼,楼牌正面书写“张氏家庙”四个大字,背面写着“派衍西来”。步入楼牌,穿过庭院后,便是主殿,这是二进的古老建筑。前厅屋檐下两侧各有三座古代名戏人物的泥塑。过了甬道,就是“德远堂”大殿。大殿正中悬挂着一块大横匾,上书“德远堂”三个镏金大字。大殿正中的壁上,筑有一大神龛,排列着历代祖宗的神位。正殿两边有左鼓右钟之设。此外,还有左右各四间的厢房。
    “德远堂”存有《张氏族谱》一本,据传是张氏后裔张顺畴侨居新加坡时,捐资付印的,厚达500多页,图文并茂,有插图十幅,题字题词26帧,还有序文和跋文。
    据该族谱记载,张氏子孙至今已繁衍24代,他的第八代第四子名文羡,第十二代第二子先后移居台湾,现在台南、台中、台北、基隆、花莲等地,都有张氏的后裔。
    而与塔下村联系较为密切的要数张氏第十三代世祖张石敢的后裔。据说,清朝康熙年间,有一年,已是腊月廿七,张石敢家贫如洗,过不得年,就向本村一个屠户赊来3斤猪肉,议定除夕之夜还钱。除夕晚,屠户如期前来索钱,张石敢实在无钱付还,恳求延期,屠户不肯,遂把3斤熟肉从锅里拿走了,看到锅里还存有肉汤,就把草木灰撒在锅中,使肉汤不能喝。穷有穷志,张石敢决心外出谋生。于是,大年初一,张石敢辞别妻儿,只身外走,辗转到了台湾,以后在台南定居下来。
    定居台南的张石敢子孙后裔,不忘乡情,曾经两次捐资祖籍,修建“德远堂”,并且仿照塔下的“德远堂”,在台南也兴建了“德远堂”,以资纪念。清同治九年,塔下“德远堂”第二次维修时,台南张石敢后裔得知消息,特地回故土认亲访祖,并捐资参加维修。1947年至1952年,塔下“德远堂”进行第五次维修。这次维修,时间较长。修缮时,国民党军政要员、华侨、当地士绅都曾题字作诗。其中,有国民党将领、国共谈判的国民党首席代表张治中先生亲笔题写了“源远流长”四个大字;国民党将领张发奎也为此家庙题了“清河著望载祀数千,绵绵瓜瓞蔓引枝联”的对联。居住在台南的塔下人,也再次派人回来故土,捐资以助费用。
    为了纪念祖籍,张石敢后裔于同治九年回故土认亲返回台湾后,特地依塔下“德远堂”的建筑模式、布局,乃至牌楼、横匾、石柱上的题字、题词等,都按塔下的模样,在台南兴建同样的家庙,也命名为“德远堂”。据当年塔下村老人张周南回忆,他于1933年到台南花莲港白子庄,在其母舅开设的“金昌”字商店当助手,1939年回老家塔下。当时在台湾,几乎人人都知道台南农村有座张氏家庙“德远堂”,乃是塔下张氏子孙移居台湾后所建。老人的回忆,为台湾张氏与塔下张氏的“绵绵瓜瓞蔓引枝联”和血肉相亲,提供了活的佐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