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成都民俗信仰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中国文化产业艺术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成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民俗信仰兴盛。
    成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民俗信仰兴盛。宗教方面,境内盛行道教、佛教。成都是我国道教的发源地,东汉顺帝之时,张道陵即创五斗米道,后世称为“天师道”;佛教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成都,至唐宋盛极一时。此外,天主教在唐代即已传入成都。元明之时,随着回族大量入境,伊斯兰教兴起。在民间信仰方面,还有鬼神崇拜和各种禁忌,对民众生产和生活也具有普遍的影响。 
    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民间认为道教着眼于现世,得道成功,养生修炼、长生不死是修道的最高目标。东汉顺帝年间(126—144年),沛人张道陵到大邑县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设二十四治。其后,张鲁又建立八游治、八配治,各治所设祭酒、大祭酒分统道民。张道陵为后世徒孙称为天师,故又称其为“天师道”。张道陵在创教时,称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教以正一新书政法”,以《正一经》为经典,提倡互助救困,以符水治病,祈祷禳除。张道陵创教在成都地区设有十二治、二游治,有彭县海窝子的阳平治、白鹿乡漓沅山治、万年乡葛山治、新津平盖治、新津顺江乡平冈治、新津稠梗山治、新津本竹治、大邑鹤鸣山太上治、金堂真多治、金堂昌利山治、蒲江县主簿山治、成都玉局治,成都黄金游治,张鲁在青城山设的青城山游治。全真教于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传入青城山,全真道主张“自我修真”、“得道成仙”,重清修。严格要求入道者不蓄妻室,不茹荤,出家住丛林称为“净居道士”。
    神仙信仰是道教的核心内容,道教崇奉的神仙很多,大者天地日月,小者门户井灶,神仙无处不在,诸如:三清教主、四位天帝(玉皇、紫薇、天皇、后土)、日月五星、四方之神、文昌、财神、东岳、灶神、城隍、药王、土地、风云雷雨诸神。天师道在成都所传亦名正一道,从事画符念咒、降神驱鬼、祈福禳灾。其道士大部分散居民间,在家住道士可娶妻室,非斋期可食酒肉,民间又呼为火居道士,专为人作道场、打醮、开路、谢土等,以之谋生。散居道士一般设坛门,包揽道场,并以掌坛师的身份在家门悬挂“某某道坛”、“某氏道寓”、“某氏道都”的吊牌招揽生意。解放前,在成都市区开设的道坛有数十家,其中南门罗清教的“霞真道坛”和北门盛祝笄的“全德道坛”最有影响。此外,无法立坛的散居道士有200余人。全真道认为,只有受过戒的道士才有缘得上仙。成都二仙庵每年开坛传戒,受戒道士遍及各地。
    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成都。到隋朝之时,佛教兴盛,成都一带有著名高僧90余人,寺院达30余座。唐代,驻蜀官吏竞相造佛寺,寺院达50余座。明末战乱,成都寺院多被焚毁。清代康熙以后陆续重建。据《成都通览》记载:“省城庙宇凡二百七十三所,男僧凡四百八十六人,女尼凡一百一十一人。”民间认为,佛教提倡修来世,认为人都生活在痛苦中,要摆脱人世的痛苦和烦恼,只有修行佛道,才能得到解脱;并主张在世广结善缘,以免来世受苦,即“未成佛道,先结人缘”。
    民间,佛教、道教兼信者多,专信的少。善男信女认为神佛信则灵,故日常虔诚敬奉。一般在家中供有神佛,或木雕、或铜铸、石刻像,或绢本、纸本画像,一般多供奉观世音菩萨、弥勒佛、太上老君、玉皇、财神、文昌、东岳、灶神、药王、土地等,民间尤信仰观世音,相信观世音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好菩萨,有求必应,故每日晨昏必焚香敬祀、诵经念佛。念佛极为简单,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句,诵经多为《金刚经》《心经》《华严经》。信佛要“吃斋”,即不吃荤腥。成都地区分几种:很多中老年妇女终年吃素,称“吃长素”。有的逢初一、十五才进食,称“清斋”,不定期吃素称“花花斋”,每月逢二十吃素称“眼光斋”,逢三吃素称“灶王斋”,逢九吃素称“观音斋”,每逢三、九、初一、十五吃八天“佛堂斋”,有在二、六、九月戒荤的“月斋”,每月吃素20天称“长斋”,还有长年素食的。一般每人须拜一僧为师。也有的不吃斋、不念佛,但参与朝神敬佛活动。有的善男信女十分虔诚,甚至有倾其所有而不顾者,有佛歌:“念佛居士不贪家,住间屋子光杈杈,身上穿件破夹袄,上庙他就打哈哈。”日常,有的人为了消灾、祈福、延年益寿,还到寺院请托寺僧供奉长生禄位牌,晨昏焚香诵经。
    佛道节会,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一年三次的观音会极其兴盛,其次农历正月初九玉皇会、正月十五天宫会、二月十五老君会、三月三日葛仙山娘娘会、三月二十八日东岳会、四月初八的浴佛节、四月二十八日药王会、五月初五天师会、六月二十四日二王庙会(川主会)、七月初七土地会、七月十五中元节和盂兰盆会、九月九日九皇会、十月初一城隍会、腊月二十四祭灶等民间尤为重视。每逢节会,善男信女成群结队到寺观进香添油,敬神拜佛,许愿还愿,捐献钱物络绎不绝。地方上要筹钱办会,请戏班演戏酬神,备办斋席等,极其热闹。每至农历四月八日,善男信女购鱼鳖等沿江河放生,或购雀鸟放飞,以广结善缘。大年初一晨,流行到武侯祠、青羊宫、文殊院、宝光寺、昭觉寺、石经寺等烧早香。刘沅《蜀中新年竹枝词》有:“烧香幸得占头香,又听旁人话吉祥。”烧香看谁去得早,烧到第一炷,称为头香,谓一年吉祥平安。然后求签问事,问家人出行、婚嫁、求子、求财等。寺观为赚取财物,常于签筒中夹插“罚签”,上书“心不诚,罚灯油若干斤”等语,抽中者认罚消灾。刘师亮曾作词:“敬神多磕几回头,禀封求签莫乱抽。祸福分别凭票子,二天需上五斤油。”二三月农闲之时,善男信女纷纷朝山进香,许愿还愿,求签问事。《成都竹枝词》:“进会朝山二月天,绣旗一面伞新鲜。男人妇女沿街走,遇庙烧香礼拜虔。”其间,各寺观纷纷办会,会期三五日不等,香客、游人纷至沓来香火旺盛。新都宝光寺是川西最大的丛林之一,民间流行到宝光寺进行“求福”活动。宝光寺山门前照壁上有一个巨大的“福”字,香客、游人面对“福”字,闭目前行数十步伸手摸“福”字,相传能摸到“福”字的人,一年吉祥如意。宝光寺的500罗汉堂也是人们求福的地方,香客、游人踏进罗汉堂内第一步,若为左脚,便从左边开始数罗汉,若为右脚从右边数罗汉,数目与自己年龄相同,便观察数到那尊罗汉的善恶美丑,以判断自己福缘。也可在罗汉堂中任选一尊罗汉为起点,向左或向右数,若不满意,还可另选再数,直到满意为止。青羊宫是成都历史最为悠久、规模宏大的一座宫观,宫内两只铜羊,民间视为神羊;认为摸羊能治疾病,妇女摸羊肚可生男,故人们到青羊宫多喜摸羊,刘师亮《竹枝词》有:“闻说铜羊独出奇,摸能治病祛巫医。求男更有新方法,热手摸它冷肚皮。”陕西街药王庙内有一只铁虎,过去,人们有病便到庙中祭虎神,然后抚摸铁虎,据说那里痛就摸老虎身上同样部位,立即痊愈。
    民间认为,人死后变成鬼魂,堕入地狱,地府阎王根据其人在世功过,或变人,或变牛马等,令其转世投胎:如属十恶不赦之人,除受各种刑法和残酷的煎熬外,还将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故讲修行,积阴德,以免死后在地狱受苦。家中亲人死亡,民间一般请寺庙中僧尼为亡者诵经拜忏,超度亡灵。也有请道士做法事,为死者开路。民间认为人死后前途迷失,需用法为死者灵魂开路,魂灵才能顺利到达阴间。人死后,“七七”之期也请僧尼来超度祭奠。农历七月十五日,是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会”俗称“鬼节”。旧俗认为,从七月初十起,阴曹地府开鬼门,让各家死者鬼魂回家过节,与家人团聚;到七月十五日,鬼门将关闭,所有鬼魂都要在关闭前返回地府。俗语谓:“七月半,鬼乱窜。”是日道观举办斋醮,各寺举办盂兰盆会。“盂兰盆”在梵语中意思为倒悬,民间常说救民于倒悬,即指苦难深重,即亡者在地狱受倒悬之苦,所以要供奉,救其脱离苦海。此日也是佛道普渡众生的日子,寺观办法会、道场,日夜诵经,超度各方孤魂野鬼。
    过去,民间对神佛都十分敬奉,事无论大小,必问神佛。诸如修筑房屋、搬迁新居,过去都称为动土,必然惊扰了神灵,必须请道士做一天道场,安神谢土,俗谓:“土神一安,居家方吉。”邢锦生《锦城竹枝词》:“谢土相传重火居,小巫原与鬼为徒。能令鸡犬皆安静,梁上新悬镇宅符。”大户人家每年必请道士谢土,早上请水迎神,安神祭灶;中午在家门口“禳星拜斗”;晚上安土散场,于房宅门窗上贴符咒,在堂屋脊梁上悬四幅布,画上符咒,点鸡血、贴鸡毛,祛邪避鬼,以镇房宅。火居道士主要的活动是“打醮”,又称“斋醮”,种类繁多,举凡灾疫必请道士打醮,如虫醮、疫醮、清醮、雨醮、水醮、寿醮、丧醮之分。地方上每年要举行一次打清醮,以驱邪解秽,保佑地方平安。民国《金堂县续志》信仰民俗:“斋醮,每年二三月,择吉日,城市俱为清醮会。民皆斋戒、禁屠,设瘟火坛于近祠庙,朝夕进香。会毕,以糊龙舟送至江岸焚之。”会前,由会首挨家挨户募捐,请道士设坛念经打醮。打醮期间,民间要戒荤,每家送黄纸小门联一幅,贴在挑符上,醮毕方揭去。每日法师率师乐道士巡街游诵经咒,法师手持宝剑前行,以示驱邪逐鬼。祭灶日,道众到区内各家各户安神祭灶,驱除瘟疫。事先鸣锣通告,各家准备香米利市(将一点钱和一碗米用红纸封包),会首引至各家做法事,事毕,道士将利市红封带走。醮期前,以纸、竹扎糊丈余纸龙船,船舱内安瘟、火二神像,抬至庙内,每日香火供奉。至清醮最后一日,会首打灯于前开道,主事者穿法衣,左手执瓶,右手执铃,徒众带法器、乐器、抬纸龙船随行。每至一街做一堂法事,各家各户燃香烛、烧纸钱,顶礼膜拜。巡行完毕,收取各家香烛、纸幡、对联等,众人随道士到一空阔处做一堂法事,然后将瘟、火二神像和纸船焚化,称“送瘟神”,清醮结束。过去,成都地区尤兴打清醮,一般由地方知名人士承头,向富户筹资,贫民则免出,故视为善举。每逢醮事毕,会首引道士按户入厨,喃喃诵经,主人则封钱数文或一二十文交道士,谓之参灶。每年二月,蒲江县在火神庙举办太平清醮会,会期三天,最后一天在河边焚烧瘟船、瘟神牌,并放河灯36个。民间活动规模较大的是做道场,主要有神会道场、祠会道场、超度亡灵道场,时间以一、三、五、七、九天不等。尤以中元会、清醮会、东岳会、城隍会、龙王会、牛王会道场最为隆重。民国时期《城隍会竹枝词》称:“恐将一会累斯民,祭礼家家夹道陈。”可见其盛况。办会费用多为会首募资,或四方捐助。做道场一般程序为设坛、开坛、请水、迎神树幡、安神祭灶、申文上牒、破狱、散花、坐台、焚祝贡天、拜忏、放河灯、祭车夫、烧纸、送神倒坛。川剧有《目莲传》《东窗戏》,称为“打叉戏”,戏中充满鬼魂、上吊、打叉等阴森、恐怖、惊险场面,迷信色彩十分浓厚。过去,地方发生水灾、瘟疫、战乱、天旱等灾祸,均要请戏班演《目莲传》《东窗戏》,认为可以驱邪逐鬼、保一方平安。成都县城隍庙每年例行二戏,农历二月中旬后即搭台演戏,时间长则历时一月,短则十余天。其间民众要斋戒10日,禁屠、吃素。民国时期,寺观庙产大多归官拍卖。民国27年(1938年),国民政府公布神祠存废标准,规定除老子、元始天尊、三官天师、灵官、吕祖予以保存外,其余日月星辰、山川土地、风云雷电等民间诸神均列废除,军阀、官僚也趁机霸占庙产,一些寺观被征公用,寺观大量减少,致使佛教、道教日渐衰微。解放后,寺观受到保护。由于反对封建迷信,民间宗教活动逐渐减少,朝山、布施、化缘、诵经、念佛等活动消失,僧道徒众多数还俗。“文化大革命”期间,寺观受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落实宗教政策,信仰自由,修复寺观,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活动日渐兴盛。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青城山各宫观,新津老子庙、观音寺,青羊宫、文殊院、宝光寺、昭觉寺、石经寺等寺观庙会恢复举行,吸引了众多香客、游人。每至节会,善男信女身背香烛、香油,不辞辛劳前往求神拜佛。成都市内一些信徒日常还定时到文殊院修功德,诵经念佛。平时到寺院许愿还愿、敬香求签、捐献功德者也很多。很多人为求财、求子、求平安、问姻缘、问命相及子女考大学等许愿,愿望实现后,再次进香还愿,感谢神灵庇佑,不惜捐资捐物培修庙宇、塑造佛像,吃斋念佛。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成都地区民众多到寺观敬香。届时,各寺观热闹非凡,奉香之人络绎不绝。每年农历二三月,新津、大邑、金堂、双流、彭州、都江堰、邛崃等地的寺观庙会兴隆,并吸引了周围数县民众到会顶礼膜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