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最早有傣族先民记载的民族是汉族,在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汉族称傣族先民为“哀牢”、“掸”;隋朝、唐朝(南诏)、五代十国时期,汉族称傣族先民为“哀牢”、“乌蛮”、“白蛮”;宋朝(大理)、元朝时期,汉族称傣族先民为“白衣”、“金齿”、“黑齿”;明朝、清朝时期,汉族称傣族先民为“白夷”、“僰夷”、“摆夷”。 傣族 傣族,既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又信仰原始宗教。人们信仰的原始宗教,主要有色勐(部落神)、色曼(村社神)和丢拉很。 色勐,是历史上一个部落或一个地方首领的亡灵。这些首领的亡灵,暗中起着保护本部落人畜安宁的作用,人们称其为色勐;恶者往往是被本部落 战败或在争斗中阵亡的原部落首领,暗中起着危害获胜部落人畜安全的作用,人们称其为披勐。为祈求善者护佑,讨好恶者,人们每三年便举行一次傣语称为“宁勐”的祭祀活动,祭祀色勐(又称丢拉勐)和披勐。“宁勐”祭祀活动,由建勐的“滚本勐”(创建部落的老住户)组织,由专管色勐祭祀的祭师波勐主持祭祀。祭祀“色勐”、“批勐”,要以猪、牛(以牛为主)等大牲畜作为牺牲。祭祀之日,要在主要路口悬挂树枝,表示封闭路口,不许外地人擅自进入。祭祀时,将洗刷干净的牛拴好,由波勐诵唸祭词,祈求“色勐”、“披勐”在享用牺牲品后,保佑本勐无灾无难,人、畜安宁,生产发展。唸完祭词和祈祷词以后,便开始剽牛、宰牛,烹饪牛肉,共同进餐。 色曼又称丢拉曼,其中包括氏族神与村社神两种。氏族神供奉在寨龙林内,村社神则供奉在“宰曼”(寨心)所在地。祭祀氏族神,多在栽完秧后由召曼主持祭祀,宰公鸡祭祀。祭祀之日,其氏族后裔以家庭为单位将鸡宰好,带到寨龙林旁供祭。主持祭祀有召曼(有的是阿章)祈祷,求祖宗享用供品后,保氏族成员与全寨住户平安。 供于宰曼处的神,是村寨的保护神。供此神的“宰曼”位于村寨中央,其象征物,一是上端经过雕刻的树桩;一是几块叠在一起的石块。不论是木桩还是石块,都没有围栏加以保护。村寨保护神的祭祀活动比较频繁,竖立与更换,由召曼主持,全村住户共同参加祭祀。 丢拉很即家神,是有共同血缘关系家庭成员的祖先。多数家庭都在内室设一木台供奉家神。逢年过节和盖新房、举行婚礼时,需在家神神位前摆上食物祈祷供祭。家人生病,或出远门时,也要在家神神位前摆上食物,祈祷,求家神保佑家族成员的安宁。 文章来源: 傣族风情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