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苗族服饰是穿在身上的史书;苗族银饰是佩戴在身上的“战袍”;苗族龙牛图腾是海洋文化的象征;苗族古歌是对漫长而艰辛的迁徙史的回忆。苗族的史诗、神话、爱情故事、崇拜四方面都可以读出苗族图案文化意义。银饰形状、祥龙、水牛,蝴蝶,波浪,虫鱼鸟兽,城池、湖泊、农田、水渠、高楼等等各种服饰银饰图案都蕴含着苗族人对远祖的无限尊敬,对故土江河之滨的深深怀念;对无奈漂泊迁徙充满辛酸的控诉,对和谐富裕社会的不懈追求。苗族图腾是一种心灵的寄托,是苗族文化的符号,苗族人精神信仰的折射。 图腾是记载神的灵魂的载体。是古代原始部落迷信某种自然或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等,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象征。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和原始民族对自然的无知是图腾产生的基础。运用图腾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图腾一词来源于北美印第安语“totem”,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在原始人信仰中,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与某种动物具有亲缘关系,于是,图腾信仰便与祖先崇拜发生了关系,在许多图腾神话中,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来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或是与某种动物或植物发生过亲缘关系,于是某种动、植物便成了这个民族最古老的祖先。例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玄鸟便成为商族的图腾。因此,图腾崇拜与其说是对动、植物的崇拜,还不如说是对祖先的崇拜,这样更准确些。图腾与氏族的亲缘关系常常通过氏族起源神话和称呼体现出来。 一、苗族图腾深刻在苗族人的心里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有不同的图腾崇拜,比如中国人的图腾一般为龙,俄罗斯则有熊图腾的崇拜。日本的图腾是菊花和樱花。韩国和朝鲜人崇拜木槿。大到一个国家如此,在共同认可一个至高神圣的图腾的背景下,小到一个民族还各自有自己传统的图腾崇拜。如我们的苗族图腾崇拜痕迹大致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日常生活中反映出来的图腾崇拜遗迹 1.融水苗族各种自然物的崇拜。例如,有的村寨将村头寨尾的古老树木称之为“保寨树”,将树尊之为“神”, 逢年过节烧香化纸予以祭供,表现了对树木的崇拜;有的村子将幼子女寄托石头,视为岩妈,过年过节或孩子生病患疾均烧香化纸祭供,祈求“岩妈”保佑孩子平安;有的视桥、水井等人造物为具有生命力的神物而加以崇拜,逢年过节或新年抬水时,先烧香纸予以敬供;有的除夕夜或年初一,由男性家长带领小孩将糍粑、酒饭等物粘在桃、李、杏、樱桃、板粟等主要果树上以示敬意和慰劳;有的则在过年时节,将纸钱、道符等物贴在禽畜厩门之上等等。这些习俗好像都带有图腾崇拜的痕迹。 2.融水苗族对动物牛的图腾崇拜习俗的遗迹。在这里,人们认为牛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和最忠实的朋友之一,是人最得力的帮手,因而对牛也就疼爱有加:过节时,必先于人之前将酒、饭以供之后人再食用。比如四月八牛王节的来历, 相传牛原来是天上的天神,天帝派其下凡视察人类凡间的生活并传达天帝要人类“三天吃一餐饭,三餐吃一碗饭”的圣旨。牛下凡到人间后,看到许多人都因为“三天吃一餐饭,三餐吃一碗饭”的圣旨而饿得奄奄一息。于是,牛便擅自将天帝的这个旨意改为“一天吃三餐饭,一餐吃三碗饭”。结果牛被天帝罚下凡间为人间耕地劳作。牛被罚下凡间的这天正是农历四月初八,因此,人们就将这天定为牛的生日。通过这动人的传说,我们可以隐隐约约看到一丝牛是人类的“亲属”的痕迹。 3.融水红水、拱洞乡一带苗族木楼里门窗有水牛角夸张图腾设计。村寨喜欢在大门安上两扇栅栏状的腰门,平时只关腰门,不关大门。腰门的上下门枢,均用木料削成半月形的牛角状,安装下来,正好像两对相对而装的牛角,这恐怕是牛角图腾标志的一种异化。(二)服饰文化反映的图腾崇拜痕迹如果我们从图腾的装饰这个角度去考察苗族的服饰就会发现,苗族的服饰中,耀眼迷人的图腾就是巨龙,波纹,水牛,井字田和枫叶等等。 生活中,头巾的包扎,最简单、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将两只角上下交叉,让其一上一下自然下垂。为什么苗族非要弃简趋繁呢?这恐怕只有从牛图腾标志上找到的答案才比较合理,因为它是一种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牛图腾的标记,是一种族徽的象征,因此,它才保留至今。 梳子作为留长发的苗族女性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应该是越称手越好、越精巧越美,而且,作为梳头工具,插在头上并不方便,为什么苗族妇女这样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呢?最深刻的文化底蕴,也是图腾文化打下的铬印,因为梳子的形状如同牛角,是牛图腾形象的变异黔东南妇女所拴的围腰,其形态与布、水、壮等百越系统和苗瑶系统中的瑶族的差不多,但只要认真观察就不难发现,上述这些民族的围腰是整块形成,其刺绣图案是在这块布的平面平绣上去的,而苗族妇女的围腰,是将衬布制成牛角形状后衬在围腰的上部,显示了独特的个性,这也和牛的图腾崇拜有着渊源关系。苗族妇女古装上装的许多挑花图案,其形状有很多形同牛角,这固然与苗族的审美习惯有关,而这审美习惯似乎又在受图腾标志的影响。(三)银饰文化中的图腾是苗族历史的缩影 牛图腾文化的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银饰中的银角了。银角是银匠艺人将银子煅成银条后,用工具将银条弯成牛角状,经反复煅打而成。银角的平面上砧有龙、凤、喜鹊、鱼、花草等图案(这里的龙、凤等图案只是银角这件银饰的附着物,不应视为图腾图案)。苗族称这种银角为“干你” “干你”是苗族银饰中最为珍贵的银饰品。据传说历史上能佩带“干你”的人,仅局限于“鼓头”、“构相”( 意为“师公”,即巫师)等人家,它既是财富的象征,也是等级的标志。这些人是氏族的首领,也是氏族的代表,“干你”只能由他们佩带,显然,“干你”就是族徽和氏族图腾的标志了。苗语中的“你”)既是银子,也是水牛。将天然货币银子与水牛同称为“你”),在各民族中恐怕也是一个很特殊的个案。这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还是事出有因呢?我认为,如果将这个现象放到图腾文化的背景上来分析,就不难找到合理的答案。水牛是我这个氏族的亲人、帮手,是我的“亲属”和“保护神”,与我及我的氏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银子是我获取外族物品的神圣的货币,与我及我的氏族也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作用有如水牛于我,我把银子同我的图腾物等同起来,共同使用一个名称,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看,将银子称为“nix”是有意的而不是偶然的巧合,“干你”(水牛角)=图腾形象=“干你”(银角)=图腾标志=族徽。 (四)祭祖活动与图腾崇拜融水一带现在十三年祭祀木鼓一次已经淡化。但杆洞乡的拉鼓节和芦笙坡会群中祭祀先祖的仪式依然保存着。相对之下黔东南苗族的祭祀活动就远古神秘而隆重得多了。黔东南的的苗族,至今还盛行着一种称为“努姜略”(意为“叫一届鼓”,史称“吃牯脏”)的祭祖活动。“努姜略”是一种氏族的祭祖活动,不同氏族祭祀的日期不一,祭的是本氏族的始祖兼历代祖先。祭祖时,不同村寨、不同姓氏的同一氏族成员(以因血缘关系不能开亲为标志),都要集资共用一头祭祖牛,首先要共祭始祖,尔后才是历代祖先。祭祖时,非经邀请的外人不能进寨。“努姜略”一般十三年举行一次(是否与传说中的蚩尤与黄帝大战十三年有关?),有“醒鼓”、“祭鼓”、“送鼓”等几个主要阶段。苗族认为,祖先的英灵平时居住在祖上传下来的木鼓里,轻易不得惊动,惊动了要杀牲祭祀,否则祖先英灵要发怒。祭祖活动中,将牛肉带皮砍下分成数块,送给不同的亲戚,将内脏取出用白水煮招待宾客。从砍牛开始,祭祖活动就显示出一个突出的特点,即从砍牛到分肉、煮内脏等一系列与牛有关的活动概由亲戚(即非本氏族人员)完成,本氏族人员一律回避。在整个祭祖活动中,说话均说隐语,如邀说客人吃肉为“请来赶场”,将水牛说成“宽角”,将黄牛说成“窄角”,将鸡称为“尖啄”,将鸭说成“扁啄”等等。吃完饭后,主客便涌进踩鼓坪,随着木鼓的鼓点跳起舞来。一般踩鼓要持续三天左右。“祭祖”结束,主人按亲疏远近,将砍下的带皮牛肉送给亲戚带回家去。黔东南苗族的图腾是水牛,其图腾崇拜已经发展到成型阶段,具有完整的形式,同时,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五)信仰习俗与图腾崇拜在上面所说的日常生活、服饰文化、银饰文化和祭祖仪式等方面彰显苗族对图腾崇拜。这些都是有形的、物质的方面。下面要讲的苗族信仰习俗主要从精神生活方面简述苗族的图腾崇拜的历史渊源。“万物有灵”是苗族最朴素的传统世界观。山有灵,水有灵,树有灵,动物有灵……所以山水花木,飞鸟兽虫皆有所展现在芦笙柱,木楼,服饰和银饰上。 二、苗族图腾展示在美丽的服饰银饰中 苗族服饰经过上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款式丰富而多彩,技艺巧夺天工,被公认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 尽管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典籍对服饰的发展变化脉络进行清晰的记录,但从零星的汉文文献中,从现存的服饰形制中,仍可以看到苗族服饰的历史渊源。《后汉书·南蛮传》记载,苗族先民“积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宋郭虚若《图画见闻志》记载,唐代“东谢”苗族“卉服鸟章”;朱辅《溪蛮丛笑》中说苗族“通以斑细布为之裳”。“高冠”、“五色服”、“卉服鸟章”、“斑布”既表明古代苗族服饰的风格,也说明苗族先民掌握了制作这些服饰风格的技艺。现在通过刺绣、织锦装饰裁成的“百鸟衣”,上面生动点缀着飞鸟、盘龙、蝴蝶和花草等。有古代“五色服”、“卉服鸟章”的遗风,蜡染、植物染的花布就是“斑布”传统的延续。现在各地苗衣风格不断融合。衣袖、衣襟、衣领为刺绣装饰部位,图案多为双头龙、蝴蝶妈妈、宗庙及各种花、鸟、鱼、虫等苗族服饰,特别是盛装,多彩艳丽,在全国苗族服饰文化及工艺中具有独特性,具有浓烈的展示性。服饰的造型和服饰上的各种图案、纹饰,是族群记忆的载体,与苗族的历史传说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承载着其民族的历史记忆,是苗族优秀文化的遗存,传承着苗族先民创造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服饰的优秀文化遗产。 苗族银饰更是世界一绝。分为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和脚饰。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胸颈饰包括:银项圈、银压领、银胸牌、银胸吊饰等。手饰包括银手镯、银戒指。衣饰包括:银衣片、银围腰链、银扣等。背饰包括银背吊、银背牌等。腰坠饰包括银腰带、银腰吊饰等。苗族的先祖蚩尤就是头有角的。据《述异记》记载:“秦汉间说,蚩尤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觚人。”苗族认为,水牛是具有神性的动物。雷山苗族常常会把牛称为“牛妈牛爹”,逢年过节也不会忘了款待牛,要给牛吃酒肉和糯米饭。他们从银匠那里取回新打制的银角时,除了付给工钱外,还要送糯米饭等,以示感谢银匠给自家制成了吉祥物。在把银角拿回家里时要说:“把门敞开,拉牛来了!”并备酒肉庆贺。苗族认为,除天地外,枫树是祖先之祖。枫树也当然地在银饰上有所表现。银饰上的吊花,多为三角形的枫叶纹,它也作为连结其他图样的中介造型。苗族古歌当中提到了十余种鸟类,而帮助蝴蝶妈妈孵化十二个蛋的鹊宇鸟,有说是燕子的一种。它是由被砍伐的古枫树梢变来的,所以也是被苗族作为图腾来崇拜的。因而,银燕雀是苗族银饰中一种极为重要的图样造型。因为蝴蝶妈妈是传说中苗族的母亲,所以蝴蝶的纹样造型在银围帕、发簪、银梳、耳环、衣帽饰、项圈、压领、银衣片、背带、腰链、吊饰、手镯、—戒指、烟盒、围腰银牌等几乎所有的银饰上都能看到,。上述众多图腾的纹样造型都是苗族银饰不可或缺的。是苗族历史传说和迁徙史的折射。 三、苗族图腾寄托了对先祖蚩尤的无限追思 汉文献《述异志》一书中,对蚩尤的形象作了这样的描述:“俗云(蚩尤)人身牛蹄,四目六手。秦汉间说:蚩尤鬓如剑戟,头有角。”这一段简洁的文字提示了最重要的两点,即“人身牛蹄”和“头有角”。如果将这两句话结合起来看,蚩尤就是一头牛了。显然,人不可能“人身牛蹄”和“头有角”,但可以拥有或使用这样的图案或符号。这里的“人身牛蹄”和“头有角”,应是蚩尤身上所纹的图案,是一头牛的变形和夸张的图腾形象。通过蚩尤的形象我们可以得出蚩尤的图腾是牛,蚩尤族就是牛族。是始居海滨的民族。今天我们苗族人木楼上雕刻的盘龙河飞鱼,身上服饰银饰的水族图案,田园阡陌,战斧刀剑,花草树木都和传说的祖居地息息相关,都和始祖蚩尤血脉相连。传达着荣辱不惊的民族性格,寄托着无限思念和勇敢的担当。 四、苗族图腾折射出苗族漫漫的迁徙史 因为图腾是记载神的灵魂的载体。是古代原始部落迷信某种自然或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等,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象征。所以这些保护着我们的图腾一路伴随我们苗族几千年来漫漫的征程,一直抚慰着我们的心灵,一直活现在美丽的服饰银饰上,一直镌刻在高高的芦笙柱上,一直传唱在悠悠的古歌里。比如:苗族至尊的龙,也是远祖的化身。因为它至尊,所以我们苗族认为五彩虹就是巨龙喝水,所有的人皆要移开视线,不然有失尊重不吉利;所以巨龙从天而降缠绕在芦笙柱上端保护我们芸芸众生;所以双龙在芦笙旗上凌风翱翔;所以祥龙雕刻在精美的苗族银饰上;所以苗寨里设有龙坛(芦笙祭坛),所以我们不敢轻意去震动深邃神秘的龙潭。这些图腾:祥龙,飞鱼,阡陌,枫叶。花鸟吟虫和战斧刀剑等永久不衰印刻在苗族的服饰银饰上;印刻在芦笙柱和枫木鼓上;印刻在木楼的屋顶门楣上;印刻在几千年苗族漫漫的迁徙史上;更是印刻在海内外894.01万苗族人的心坎中。 参考文献: 1. 吴晓东《苗族图腾与神话》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文库 2. 三苗网《多姿多彩苗族服饰》yxkas网友空间 3.韦宏 蒙玉祝等编纂《广西苗族新观察》 广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李白云,原名李林。融水县白云人,苗族,柳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柳州市诗词学会会员,广西玉融诗社社员,中华诗词研究所研究员,中学一级教师,有小说,散文,书法,古诗词发表国家级,省市级,县级文学杂志和主流报刊,参加省市县级写作比赛多次获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