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民在用麻和木棉纺织之前,曾经历过相当长时期的“无纺织”年代,后来古代的黎族人民发现,楮树树皮可以当作制造衣服的好原料,便用它来制作蔽体的衣物、垫单、腰带等等。 赫哲族的鱼皮服饰,不仅面料为鱼皮,缝衣服的线也是鱼皮做的,“鱼皮衣”没有腥味,充分体现了赫哲人的聪明才智。2006年,具有4000年以上历史的黎族树皮制作技艺和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同时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原来树皮和鱼皮做的衣服也这么漂亮,既舒适又耐用,即使用上几十年仍然具有很好的弹性。”3月25日,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开展的“锦绣天成”黎族树皮服饰、赫哲族鱼皮服饰联展上,来自贵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同学们看后赞叹道。 这次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展览,把两个地域差异较大的民族服饰元素放在一起,体现了展览主办方的用意,让筑城的观众同时领略到这两个不同民族的服饰文化风采。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馆长李华权介绍,这次把文化差异性较大的两个民族的服饰展览放在一起,其目的是通过博物馆这个平台,以联展的形式推动民族文化的交流,这个创意是在2012年底由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提议的,2013年初开始筹划,2013年6月至9月该展览在黑龙江民族博物馆展出,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在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展出,这两次展出观众的反响都很好。 李华权说,这次在贵阳展出,一方面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由于居住条件和历史发展程度不同,表现在民族文化上的特点千差万别,所以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相互欣赏就是民族之间交往的最有效形式之一,把两个不同文明的展览放在一起,让当地的观众近距离、直观欣赏到这两个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另一方面,加强了馆际间的合作,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通过博物馆之间的联合办展,增进了馆际间的友谊,把各个博物馆之间的文物充分利用起来,使展品走出展厅、走出馆外,起到了辐射、服务大众的作用,真正达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 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军对记者说,这两个民族的服饰虽然有很强的差异性和观赏性,一个在水中(鱼),一个在山中(树),一个在中国的最北端,一个在中国的最南端;一个在热带地区,一个在寒冷地区,但它们共同表现了这两个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历程和在征服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 据介绍,树皮布是一种无纺织布,是以植物的树皮为原料,经过拍打技术加工制成的布料。”古代人民在用麻和木棉纺织之前,曾经历过相当长时期的“无纺织”年代,后来古代的黎族人民发现,楮树树皮可以当作制造衣服的好原料,便用它来制作蔽体的衣物、垫单、腰带等等。古代海南岛上的人们穿的树皮衣、裤,盖的树皮被,主要有遮羞、保暖等用途。 树皮衣的制作有一套很繁琐的工序,包括扒树皮、修整、将树皮放在水中浸泡脱胶、漂洗、晒干、拍打成片状和缝制。然后人们利用加工好的树皮布剪裁缝制帽子、枕头、被子、上衣、裙子、兜卵布、口袋等生活用品。尽管这一技艺分为若干工序,但所用工具并不多,其中以锤打工具最为重要,石拍是制作树皮布的器具之一,也是树皮布文化的标志。在当地,树皮衣有两种用途和制作方法:一种是纯粹的树皮衣,即:将制作树皮衣的树皮从树上剥下来,经过敲打、浸泡、晒干等工序,缝成一块可以遮羞的树皮布;一种是将树皮的最外面的表皮去掉,取里层的树皮,经过一整套制作树皮布的工序后,然后巧妙地取其纤维,纺成线,织成衣服或被子。 赫哲族的鱼皮服饰,不仅面料为鱼皮,缝衣服的线也是鱼皮做的,“鱼皮衣”没有腥味,充分体现了赫哲人的聪明才智。本次展览中还展出了中国唯一一件包绣鱼皮衣服,而这种工艺的衣服,全世界仅有3件,另两件在俄罗斯。 2006年,具有4000年以上历史的黎族树皮制作技艺和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同时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馆长高聪说,这次省民族博物馆引进该展览,让我省观众足不出省就能欣赏到南国的树皮服饰和北国鱼皮制作技艺的神秘和绝美,了解黎族和赫哲族的历史和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