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衣冠服饰 >

苗族银饰 头饰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中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苗族头饰
    苗族的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冠、银箍、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
    1•银角
    落银角分三种类型,即西江型、施洞型、排调型。西江型银角两角分叉,主纹通常为二龙戏珠形象,龙身、珠体均为凸花,高出底面约1厘米。西江型银角因体积大而颇具恃色。其宽约85厘米,高约80厘米,饰件高度超过佩戴者身高的一半,即使在世界上也堪称一绝。姑娘们佩戴时还要在银角两端插上白鸡羽,鸡羽随风摇曳,使银角显得更为高耸,巍峨壮观中兼有轻盈瓢逸之美。西江型银角造型简朴,线条明快,最具古风。施洞型银角又称银扇,因其在分叉的两角间均匀分布四根银片颇类扇骨而得名。银角主纹亦为二龙戏珠,龙、珠皆单独造型制作,用银丝同主体焊连。两角顶端为钱纹,四根银片高过两角。顶端为蝴蝶,蝶口衔瓜米垂穗。银片间立六只凤鸟,展翅欲飞。各型银角中,施洞型银角造型最繁绸奢华,制作亦最为精细。佩戴者行走时,银角上龙风颤动,跃然譬项。同为银扇形的舟溪苗族银角,两角间数根扇片,无装饰,薄而轻。排调型银角同上述两种银角有所区别。其一,佩戴不是靠插针,而是靠银片紧裹头帕起到固定作甩。其二,银角似角似羽。两角一分为二,远观似角,近观如羽。正中开出一支,顶端则明显为变形银羽。突出三艾皆插白鸡羽。造型主题的含混冲突,是根植于造型者宗教观念中万物有灵多元表现意识的物化。经实地考察,排调亦为巫术发达地区,当地敬奉的神邸共148种。
    2•银帽
    银帽分为三种类型,即重安江型、雷山型、革东型。银帽为苗族盛装头饰,由众多的银花及各种造型的鸟、蝶、动物和银键入银铃组成,给人以满头珠翠、雍容华贵的印象。重安江型银帽为半珠形,全封顶,分内外两层。内层用缠布铁丝编成适于顶戴的帽圈,外层分三段,上段为帽顶,通冠由成百上干的银花组成,簇簇拥拥,十分繁密。帽顶正中,银扇高耸。银扇四周,有数只凤鸟、蝴蝶、螳螂高处花簇之上,或翔或踞,形态逼真。中段帽箍为压花银片,上有二龙戏珠纹样,两侧有孩童嬉戏形象。下段沿帽箍垂下一排吊穗,皆以银链相连,银铃叮当。冠后拖三组银羽,共十二根,羽长及腰。重安江型银帽的造型及结构设计充分吸收了古代"步摇"之长。步摇出现于战国时期,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宋玉的《风赋》。其曰:"主人之女,垂珠步摇。《释名•释百饰》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步摇具有两个特征,一为垂珠,二为颤枝。重安江型银帽凡银花、银凤、银虫均用簧形银丝与帽体相连,并作颤枝处埋。额前流苏低垂,戴帽人举手投足,则银花晃动,流苏轻摇,整个银帽顿时被注入生命活力。雷山型银帽上大下小,无顶,通高约30厘米。其恃点是注重突出帽围的平面装饰,帽围约10厘米高的银片上布满凸纹动物及花卉形象,帽围前叠饰蝶、鸟等单体银片,并以银丝焊连,层次感极强。帽顶为颤枝银花,银光闪烁,花姿绰约。银帽下部为齐眉流苏,密匀整齐。革东型银帽,半封顶,是银围帕和银替的组合体,较为简单。
    3•银冠:银冠是流行在施洞式、西江式、大塘式、久敢式、巫门式、稿旁式、雅灰式、八开式等服饰盛装中的头部银饰之一。施洞式银冠造型仿佛由银角演化而来,远视呈倒插的巨大木梳。边缘为一整块银片连成弓状又似牛角状,角尖为方孔钱式的放射纹装饰,银片表面为二龙戏珠浮雕图案,凹弓内以条状银片镶接。分大小两种,大者接4条银片,穿时插于头的前额髻上,小者接2条银片,穿时插于发髻的背后。每条银片的顶端立有银蝴蝶或银蜻蜓,作欲飞欲立状。两龙头中央的一蝴蝶支起的球状图案,球中镶一小圆镜象征龙珠,与二龙相配成二龙戏珠的画面。两龙头上为乘飞凤双人图,再上为两只飞凤,飞凰中央及两侧银片间空旷处为3只正面站立嘴含银坠的凤鸟。
    4•银箍:苗族称为“特”,也是黔东南一带主要的头部银饰之一。以大塘式、丹江式的银箍为最大。大塘式银头箍为围式,由四层图样组成:最下层为细丝垂吊的银花和锥形银坠,佩戴时形成流苏垂至眉间;第二层为浮雕人骑战马图;第三层最中央为一圆形双鱼太极浮雕图,太极两边依次为两层纹样,下为游龙,上为游鱼,全为浮雕形;最上面为小叶杜鹃形银花。佩戴时箍在头围上,两端用织锦带系于脑后。
    5•银围帕
    银围帕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将散件银饰固定在头帕上,另一种则整体为银制,内衬布垫或直接固定在头上。贵州都匀坝固苗族将五件银帽饰缀在红绿竖条相间的头帕上,正中银饰稍大,缀于额部,其余四件稍小,对称缀于两耳前后,均为搂空银花。该头帕银色闪烁,布彩绚丽,相得益彰,颇有特色。罗甸逢亭苗族在青色包头帕上,横排五个圆锥形银饰,纹样皆为铜鼓纹,并以两根银链相连。每个圆锥形皆垂吊有蝴蝶瓜米穗。雷山苗族把二十个涡纹银帽饰分上下两排对称地钉在15厘米高的红布上,排间缀长方形银花片,红白相衬,色彩对比鲜明。整体为银制的以施洞苗族银马围帕最为精致。其分三层,上层为二十九个芒纹圆形银花;申层正中镶嵌圆形镜片,镜片两侧各有十四位骑马将士;下层为垂穗。银马围帕以骑马将士为主纹。兵士们披盔戴甲,队列整齐;骏马蹄踏银铃,威武雄壮。贵州凯里舟溪苗族的银帕中间宽,两端窄,系于额际,颇类古代首饰中的抹额。
    
    苗族头饰
    6•银发簪
    黔东南苗族银发簪式样极多,题材以花、鸟、蝶为主。虽然同样是花,但单瓣、复瓣,或束或簇,繁简密疏,造型大不相同。就风格而言,有的发簪纤巧细腻,灵秀生动,有的古拙朴实,浑厚凝重,各具特色。雷山西江苗族银发簪数十朵连枝银花呈扇形展开,绿、黄、红、白四色料珠装饰花蕊。扇心有五只银风昂首欲鸣。其排列疏密有致。发簪平伸譬后,如雀尾般散开,很是美丽。凯里苗族的银蝶发簪三支为一套,五花银簪插在头顶,双花银簪分插左有。施洞苗族银凤发簪造型生动,风头冠雄嗓秀,凤颈用银丝编织,质感极强。王司苗族银凤簪的造型则手法夸张。银凤背上满布银花,翅腹密垂灯笼穗、叶片穗。整簪以鸟身为中心,辅饰的银片、垂穗呈辐射状向四周伸展,恰似一团锦绣花簇。苗族银饰所显示出的不同风格及特征,极大程度上同当地服装绣染纹饰紧密相关。如与壬司苗族属同一文化地域的丹寨苗族,其蜡染纹饰中也常见鸟背生蔓、蔓头长鱼、鱼口吐枝、枝头绽花的形象,表达了当地苗族笃信生命不灭、循环无穷的观念。
    7•银插针
    银插针同属银发簪类,但通常造型简单,因此单独列类介绍。
    插针的类型很多,有叶形银插针、挖耳银插针、方柱形银插针、钱纹镶珠银插针、几何纹银插针、寿字银插针、六方珠丁银插针等等,数不胜数。
    苗族插针的佩戴方式各有不同。龙里苗族银插针为三个银泡,每个银泡上吊三个银铃,插于髻后。施洞苗族龙首插针大小不等,大的用于节日,小的为日常生活中所佩戴。其插法为横向贯穿顶髻,留出一截簪杆斜出髻顶,格外惹眼夺目。黎平苗族宽花插针柄部为双层桃形,中间高,四周薄,上部饰有单层花瓣,造型与众不同。从江苗族的斗签插针簪独具特色,一式数支,团团围住发髻,虽不能遮风避雨,却艳艳生辉,别有一番情趣。贵阳苗族银牛角簪造型如银筷,十支一套。每支根部皆垂有吊穗,佩戴时自左向有插入发髻,横成一排,远观犹如排炮。
    8•银网链饰
    银网链饰属发簪类,都柳江流域较多见。典型的有坠鱼五股网链饰,由插针穿环固定,五股银链如网张开,罩在簪后。清水江流域流行的毛虫形银围带也属银网链饰。其为八棱空心圆条,以银丝编织而成,用来装饰脑后发髻。
    9•银花梳
    银花梳既可梳发、压发,又是装饰品,通常内为木质,外包银皮,仅露梳齿,梳背上银制各类形象以为装饰。其造型有繁有简。雷山西江苗族银花梳梳背满饰花、鸟、龙、鹿等形象,是花梳中的上乘之作。都柳江流域的银花梳,往往在梳背上装饰十数位菩萨形象或尖角状物,并附有长长的银链。戴上花梳后,银链分五层或六层呈梯形自然垂下。而凯里炉山银花梳只是在木梳外包上一层压花银片,制作较为简单。
    10•银耳环
    银耳环是苗族银饰家族中款式最多的一支。耳环分悬吊型、环状型、钩状型、圆轮型四种,以悬吊型、环状型较多。其多样的款式,一是得益于仿生设计的大量运用。苗族耳环造型除了常见的花、鸟、蝶、龙等题材外,其他形象亦多有出现。茄子形耳环,从对整体造型的把握,到茄柄、茄蒂等细节的处理,都忠于原型,力求逼真。蒜蔓型耳环,将蒜蔓杆设计为环,一笔略过,着力喧染作为坠饰的蔓尖部分。整个耳环造型简约,风格独特。松塔形耳环以剥离后的松球为原型,自下而上,层层收敛,韵律感极强。塔尖处理成铜鼓纹圆顶,虚实结合,相得益彰。类似的设计还有牛角形耳环、钉螺坠耳环、催米虫耳环、隋蜒耳环等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苗族银匠师承自然、积极进取的创作精神。二是得益于相同题材不同的处理手法。如造型并不复杂的牛角形耳环,即有四棱柱、刻花挖槽四棱柱、刻花扁平形、丝编圆柱形之分。题材相同的坠朵花耳环,不同造型的更是不下数十种。另外,苗族银匠还善于从生产、生活中捕捉灵感。都柳江流域水源充足,池塘、稻田养鱼十分普及,流行黎平迫东一带的坠鱼罩箩耳环便是当地捕捞方式在银饰上的反映。罩箩当地叫圆箩,无底,捕鱼时先将鱼罩在箩内,然后抓获。坠鱼罩箩耳环上段为箩,以银丝编就,沿箩口为鱼坠,鱼头朝箩,仿佛成群结队的鱼儿游迸罩箩,寓意芋收。按照文化生态学的观点,文化形态首先是人类适应生态环境的结果,作为银饰,也离不开其独特的地域性,并直接受到它的影响。苗族耳环的款式如此丰富多样,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苗族分支众多。同一分支内,往往男女耳环不同,婚前婚后有异,而且与其他大件银饰相比,耳环较少受到经济因素的限制,因此,在所有苗族银饰中以耳环分布最广,款式最多。
    11•银童帽饰
    由于苗族视银为避邪之物,生活在清水江流域的苗族有给儿童饰银的习俗。银饰通常钉在童帽上。传统的童帽饰造型多见狮、鱼、蝶等形象,还有受汉族文化影响的"福禄寿喜"、"长命富贵"等字样及"六宝"等,构思巧妙,造型别致。贵州施洞有一种专为婴儿特制的银菩萨帽饰,一套九枚,件小,片薄,份量轻,适于不堪重负的婴幼儿佩戴。
    苗族银头饰还包括银护头花、银顶花、银瓢头排等。
    苗族银质头饰的贴力在于其特殊的组合、特殊的佩戴方式以及同头帕相得益彰的搭配。这种组合方式非常传统,银簪的位置、银梳的方向、银帕的围法以及所有散件的佩戴,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随心所欲。往往是由母亲亲手为尚不精通的女儿逐一插戴。头饰的偏重位置亦因地而异,或髻顶,或额前,或髻侧,或脑后。有些地方并不把头饰直接插于髻顶发间,而是以"青布蒙头",把饰件固定在头布上,展现出独特的装饰风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