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做一辈子的民族音乐园丁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投资者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尽我所能,让更多的孩子们走进民族音乐的殿堂,是我此生最大的心愿。只要有可能,我会一直做下去
    过去的一年对屈连江来说并不平凡,2014年2月份,香港中国民族音乐工作者协会委任他为协会的永久名誉主席,以褒奖这位在中国民族音乐事业上耕耘了几十年的老师。
    屈连江这个名字,对于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人来说,一点儿也不陌生,他是中国著名的扬琴家,现任北京民族乐器大赛组委会主任、新加坡国际音乐舞蹈比赛艺术总监等职,除了这些身份之外,他还是一位老师,几十年来他一直做的便是教会更多的孩子演奏扬琴,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音乐。
    接触音乐教育
    说起这位屈老师,还不得不从40多年前说起,也正是那时候,他开始和艺术教育、特别是幼儿艺术教育结缘。
    1962年,屈连江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之后留校任教,1964年调入中国音乐学院任教。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屈连江深深感到,中国民族音乐需要传承,而这份传承一定要从娃娃抓起。但是在六七十年代的整体环境中,若完成自己心中所想,实在太难了。
    到了1982年,屈连江终于在东城区少年宫开办幼儿扬琴班,当时第一堂课的6位小学员中最小的才4岁。因为孩子年龄上的差异以及接受能力的不同,他采取复式教学法,因人施教。随着扬琴班学员的不断增多,屈连江这样的教学方法也使他自己异常辛苦——面对60名学琴的孩子,他竟然会留出45份不同的作业——这样的针对性除了让小学员们更容易接受之外,也让他们的家长格外放心,因为屈连江对她们说过:“一切为了孩子。”
    由于当时的扬琴练习曲多为早年间编写的曲目,为了赋予练习曲更多的元素,同时更快地抓住孩子们的心,屈连江开始从孩子们喜爱的旋律中找灵感,几年间他为孩子们创编了350首扬琴练习曲,出版了3册《扬琴独奏曲选》,其中既有适合低龄儿童演奏的《两只老虎》,也有可以由青少年演奏的《春江花月夜》。
    这样的努力当然会收获成绩,屈连江的扬琴班先后有140人次在全国和北京市、区级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近20名学生考取了音乐艺术院校以及专业艺术团体。同学们演奏的50多首乐曲,经电台多次向海内外播出,好评如潮,于是出版社主动为孩子们出版了4集盒带式、3盘录像带并发行全国。从此,屈连江爱上了幼教事业。
    完成“业余的专业”
    
    1986年,屈连江的才能得到中国音乐学院的重视,院里让他组建中国音乐学院业余音乐学校,并由他担任校长。院长李西安对他语重心长地说:“学校虽然是专业的业余,但我希望你把它办成业余的专业!”为了这个“业余的专业”,屈连江求贤若渴,四处网罗人才,所聘教师均为来自专业院校的业务骨干,其中有不少正副教授。
    当时学校招收了210多名孩子,设立二胡、琵琶、扬琴、古筝、笙、唢呐、笛子7个专业班。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屈连江采取了聘任制,根据所教学生的数量,用授课费提成体现多劳多得。他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奖罚分明。学校老师上课迟到的罚款300元。一次,两位校长助理因为下大雪无法去平谷上课,又未能及时通知对方,受到屈连江的严厉批评:“困难再大也不能不讲信用!”对在比赛中获奖的教师,他都给予奖励,并发文表扬。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使学校获得了好口碑,也使业余音乐学校有了一支作风过硬的教师队伍。
    而作为校长的屈连江,即使是朋友送给他东西,哪怕是新下来的几斤香椿,他也要与大家分享。有的厂家知道他是扬琴名家,为拉关系请他把价值六七千元的扬琴拿回家“试用”被他婉言谢绝,说愿意支持音乐事业可以赞助给学校。学校经济公开,作为校长的他更是两袖清风。多年来“校长兼职费”累计7万多元,他分文不取,连院领导给予他的资金他也分给了全体教师,因此备受师生们的尊敬与爱戴。
    几年后,业余音乐学校先后在平谷、大兴等区县开设5所分校,招收学生700多名,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学生最多、专业设置最齐备的一所专门从事民乐业余教育的学校。28年来,中国音乐学院业余音乐学校已经培养了近9000名学员。
    在业余音乐学校成立10周年庆祝大会上,北京音乐台、《音乐生活报》向他赠送了“管理严格、执教认真、建校10年、成绩斐然”的铜匾。应新加坡狮城华乐团的邀请,1997年1月,屈连江率业余音乐学校黄村八小分校民乐演出团一行64人,赴新加坡进行交流演出,轰动狮城并受到高度评价。1998年7月,应马来西亚华乐协会主席林顺兴先生邀请,他又率康乐里小学分校弹拨乐团一行66人,赴摈城交流演出。屈连江为弘扬民族文化、普及民乐做出卓著的成绩,从而赢得了社会的尊重,也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对台湾广播部、中央电视台、《人民画报》、《中国画报》等40家新闻媒介对他的事迹分别以“专题”、“专访”、“人物”等形式向国内外作了大量介绍。其传略被辑入《当代中国文艺名人辞典》、《中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辞典》、《世界名人录》。
    学校取得的成绩以及媒体的争相报道,让屈连江成为名副其实的名人,当时国际文化交流音像出版社慕名而来,提出为他出版录像带,他说:“还是给孩子们录吧!”在屈连江看来,孩子们的成功就是他的成功,他其实更愿分享孩子们的成功带给他的喜悦。
    推广传统艺术
    除了在民族音乐上的言传身教之外,屈连江也通过一些国际赛事,将传统的艺术教育推广给更多的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屈连江与新加坡音乐舞蹈家协会主席蔡翰枝先生将“新加坡国际音乐舞蹈比赛”引入中国,让学习民乐和舞蹈的人有机会参与比赛。而作为“新加坡国际音乐舞蹈比赛”(中国赛区)艺术总监的屈连江,为了让参赛的小选手们不再紧张,特意要求比赛的评委们将评审面孔“变得慈祥”,对待小选手们要热情地表扬成绩,和蔼地指出不足,别板着脸把孩子从音乐舞蹈里“吓跑了”。
    而对于在比赛之中出现的特许情况,屈连江也在与新加坡方面磋商后给予不失严肃性、公正性前提下的“特殊处理”。
    2010年,比赛组委会接到了河北香河县一支农民乐团的来信。信中谈起他们特别想参加“新加坡国际音乐舞蹈比赛”,却因缺少经费无法参赛的尴尬。屈连江经过与评委磋商,最终决定组织评委奔赴香河,将“赛场”设立在这些农民的家门口,当场为他们打分评审,既满足了他们参赛的愿望,又免去了他们来京参赛的差旅费用。而对于另外一支来自山区的参赛队伍,组委会经过与其他选手充分商量,让他们提前演奏,打分评审后马上动身返乡,不至于在回家的路上“披星戴月”。
    迄今为止,“新加坡国际音乐舞蹈比赛”已经让来自香港、新疆、广东、河南、内蒙古等地的几千名选手先后登上了器乐演奏、舞蹈比赛的舞台。
    对于赛事,屈连江曾说:“重要的不是比赛,而是让更多的选手,特别是青少年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重视素质教育,如此,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而对于教育,他说:“尽我所能,让更多的孩子们走进民族音乐的殿堂,是我此生最大的心愿。只要有可能,我会一直做下去。”现在,身为香港中国民族音乐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的屈连江正像他自己期望的那样,依然在做着几十年来一直做的事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