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江西古老剧种 婺源徽剧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 佚名 参加讨论

    
    婺源徽剧,江西古老剧种,属皖南徽剧的一个支流。以婺源县为中心,流行于赣东北的浮梁、乐平、鄱阳和浙江开化等地。
    清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进京后,皖南地区创办的老庆生、彩云、同庆、大阳春班,被称为京外四徽班。嘉庆三年,婺源人曹振镛回乡祭祖带来了皖南徽班华廉班进入婺源。光绪年间,京外四大徽班陆续在婺源落地生根,跑遍了全县所有的城镇与山村。据不完全统计,从乾隆至民国,先后有三十余个徽班在婺源组团演出,其中最大班社人员达一百八十余人。
    婺源徽剧的声腔曾有“先唱老石牌,后唱梆子腔”之说。即是先从安庆传入石牌调,再唱皖南的梆子腔。其后吸收了昆腔、高腔和皮黄戏,又受乐平、德兴饶河班的影响,婺源徽班高腔,弹腔、昆腔并蓄,花雅兼备。
    婺源徽剧的声腔,有大鼓伴奏,人声帮唱的弋阳腔,演出“西游”“目连”大戏,也有小锣、小鼓助节的徽州腔;演唱传统折子戏,昆腔、武戏较多,奏以唢呐与笛子,与苏昆迥然相异,拨子、高胡托腔,以梆击板,曲调高亢、激越,剧目有《告御状》《滚鼓山》等;吹腔,海笛伴奏,曲调婉转优美,剧目有《乌龙院》《奇双会》《百花赠剑》;西皮,板式完整,剧目《红梅山》《阴阳界》等,二簧,端庄凝重,有《双尽忠》《八卦图》《甘露寺》《三哭殿》《户家庄》等;四平调常与二簧合用,又称二黄平;梆子腔,板胡伴奏,文戏较多。昆弋腔,主乐多用曲笛,偶用唢呐。既保留曲牌体制,又形成吹腔雏形,体现了联曲体向板腔体的过渡,剧目有《伯牙访友》《昭君和番》等。花腔小调,兼唱滩筑与南词,剧目有《闹花灯》《打花鼓》《落湖船》等。徽剧丰富多彩,雅俗共赏,今存传统剧目三百多出,以皮黄、吹拨居多。
    婺源徽班曾有严格的传统戏俗,每到一地演出都要举行一种请神进场观戏仪式:旧时婺源徽班尚有“破台“习俗,凡是新台,演出前一天要做道士法事。戏台香案上并放五只大碗,碗中分别装有一鸡蛋一只,正梁挂着红彩,由五个演员扮东、南、西、北、中五方猖神,打着火把,舞着铁钗、锁链、木牌,纵身上台,捅碎碗中鸡蛋。接着一位身穿八卦衣、头戴道士帽的老生,举着宝剑挥舞四方,画符于壁上。再由身穿红蟒、脚踩高跷的旦角踩瓦块,跳加官。随后,王灵官上场,左手握金鞭,右手举火把,于出场门大放焰火,满台通红,甚为壮观,最后由净角扮演姜子牙出场演唱《渭水河》,祝颂周朝创业八百年,以示祠堂戏台千秋,家族永固,村庄福寿大吉。“破台”规矩繁杂,气氛严肃、庄重。这些仪式,都是弋阳腔目连戏演出的遗存,传统悠久而古老。
    1956年成立了婺源县徽剧团。收集传统剧本490余个,曲牌80佘个,脸谱52个,保存了一批珍贵的文化遗产,并得以继承与发展。
    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老艺人江湘璈、江裕民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