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形成之初,及至各代,各家字体被后来人推崇、演绎,璀璨者繁之。周明志于道、游于艺、乐于斯,沉浸其中数十载,至今仍勤奋于案牍之前,挥洒楷书的古朴、端方。 时人皆把楷书作为书法的敲门砖,转入门后,大都把精力放在行书、行草、草书上面,概因他们可以来演绎狂放不羁,赢来一片叫好。周明却独不于此,而是倾注心力于楷书上面,终成一家风骨。 周明习书,源于幼时老师的启蒙。及至中学时出墙报、黑板报大受欢迎,故大学时买来字帖,开始系统学习书法。先习柳书,后攻颜体,先后遍临了颜、柳等各帖;行书则由近及远,先后临习过董其昌、赵孟頫、米芾、颜真卿等古代大家法帖。尤喜爱《兰亭》的清逸神俊、《圣教》的隽永洒脱、《祭侄稿》的厚重凝彩,草书则钟情于二王手札及孙过庭之《书谱》、智永之《真草千字文》。 周明的楷书书法可说是集各家所长,既有颜真卿的厚重、欧阳询的严谨,又有赵孟頫的飘逸、柳公权的清健。书法线条的千变万化经过周明自己的理解顿悟,赋予了线条全新的魅力,“线条本身是静止的,然而不同书体却给人以如此之大的“静与动”的感受。这也正是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也是我的书法所要展示给大家的线条之美”。 近三十个春夏秋冬的临池不辍,周明对他为之着迷的楷书,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只为去感悟楷书的书形之美。先生最得意的作品是大楷创作的《心经》和小楷创作的《金刚经》。谈及当时的创作过程,周明说,“《心经》因为是大楷,下笔时要布局紧凑,容易写散;而《金刚经》是小楷,字数很多,容易致密,用笔时要舒展。周明认为,古人讲大字要紧密,小字要寬松,这是因为大字容易写散,所以一定要注意线条结构的紧凑;小字则容易写紧滞,所以要注意写得寬松一些。当时创作的时候,把握好了这两点,整个作品从技法上便浑然一体。” “三分技法,七分学养”,周明说。他苦练楷书的技法之余,更多的时光便在读书中度过。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在书法的世界中,便是“功夫在字外”,周明读历史、文学,也读宗教、哲学,甚至还有古典建筑和美学。在这些看似无关的书中,积累出来的却是他楷书的清俊雅致、清秀俊逸。 诚如此,有了学识,对待书法艺术就不再是简单的外在形式问题了,而是可以从艺术与学术的不同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同样,学识增进了,才会逐渐有自己对艺术的独到的理解,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思想和风格。 古代哲学中有“天人合一”的观念,是讲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说到书法,也有人说过“书人合一”。观周明的书法,最大的感受就是清雅质朴。这和我们认识的先生给人的感觉一样平和。他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多年来的书法创作已变成他生活的一部分,身上带有一股书卷气,为人随和而又平易,书法看似融入到他的生命中,故他的书法中更多的给人的感觉是透着一种宁静之感。观之也能使人心情平复、只余静谧,全然不是那种闹热的、喧嚣,职位吸引人眼球的书法艺术。 周明先生的书法囿之形、又求之气,无一笔无来处、又无一处隶他人,情发于中、形于笔墨蔚然成观。(作者:屈菲菲 李秋霞) 周明简介: 周明,山西太原人,现任山西省国际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国际文化交流书画院副院长,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特聘书画师,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其自幼喜爱书法,至大学期间,乃系统研习古人法帖,三十余年临池不倦。其学书从唐楷入手,先习柳书,后攻颜体,先后遍临了颜、柳诸帖,如柳公权的《玄秘塔》、《神策军》;颜真卿的《多宝塔》、《勤礼碑》、《告身帖》等;行书则由近及远,先后临习过董其昌、赵孟頫、米芾、颜真卿等诸家法帖,尤喜爱《兰亭》的清逸神俊、隽永洒脱,《祭侄稿》的开合有度、厚重凝彩;草书则钟情于二王手札及孙过庭之《书谱》、智永之《真草千字文》。经三十余年的浸润,初步形成了自己清秀俊逸的风格。其作品以传统的行草书见长,工小楷、楷、行、草、隶、篆刻等皆有涉猎。从一九八五年始,多次参加全国性书展(含硬笔)并获奖,作品亦被国内外有关机构收藏。二00二年八月,在省会太原首次成功举办个人书展,受到省城书画前辈的好评。 2006年入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攻读书法硕士研究生。期间金运昌先生对其小楷长卷《金刚经》给予高度评价,谓其“古人也就这样了”。 2008年6月26日黄河电视台、太原电视台及国内20余家网站对其书写的大楷长卷(22米)《奥运赋》,纷纷予以报道,在国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08年《世界文艺》杂志,《中国周刊》等刊物专题报道“周明书法”。2008年底由中国爱国艺术家联合会举行的“年度艺术家”评选,入围“08年度爱国艺术家”前20名。2009年初被聘为“国务院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国宾礼特供艺术家。及中国驻外领事馆特聘书画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