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古代滑冰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中国古代体育》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广阔的地域和复杂的地形使各地的气候大不相同,一到冬天,北国大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洁白的冰雪世界,这为开展冰雪运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北方一些少数民族很早就掌握了滑雪滑冰的技能。在隋唐时期生活在嫩江流域和黑龙江两岸的室韦族人就有在雪地里“骑木而行”的记录(《隋书·北狄传》),就是足踏类似于雪橇的木板,在冰雪中行走。因为那里气候寒冷,积雪之厚能淹没马背,足踏木板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行进速度,而且可以防止陷入沟中。这种木板,样子像弹弓,四尺长,五寸宽,一左一右,系在两脚上,在冰雪上疾行可以追得上奔马。唐代居住在额尔古纳河至阿尔泰山一带的回鹘[hu胡]族,在冰雪环境中也同样在脚下系上木板,用木杖支在腋下,非常迅速地在冰上滑行,“蹴辄百步”,当地人称为“乘木马”。而唐代时居住在现蒙古人民共和国东方省的拔野古人;善于狩猎,居然可以乘这种木马在冰上追逐奔跑迅速的麋鹿(《新唐书·回鹘传下》)。这种滑行器具的原理与大禹治水时使用的在泥地滑行的泥橇有几分相似。显然,这时在冰雪上滑行的装备还比较原始,滑雪与滑冰通用一种用具。
    冰上滑行也是一种良好的娱乐活动。在宋代时就有一种以人力牵拉的冰上游戏,是在木板上铺上一些垫褥之类的轻软暖和的物件,两三个人坐在上面,让一个人拉着在冰上滑行,这种活动叫做“冰床”、“凌床”或“拖床”,因为这种活动最早是由于北方的少数民族发明的一种交通工具,所以也叫做“胡床”。宋代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提到过这种活动。宋代的皇帝也喜欢这些冰上的娱乐活动,在后苑里“观花,作冰嬉”(《宋史·礼志》)。明朝时,冰嬉被列为宫廷体育活动。有些有钱人家的子弟就在北京积水潭的冰面上玩这种冰床,将十几张床连在一起,上面摆上酒,一边饮酒驱寒,一边滑行(《倚晴阁杂钞》)。
    但是,总的说来,一直到清朝以前,除了北方一些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外,冰雪运动开展得并不普及,而且方式也比较简单。
    清朝是中国古代冰嬉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与统治清朝的满族人的风俗习惯有直接的关系。满族人(满族的前身是女真人)长期生活在我国现在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之间,那里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在这样一种自然条件下生活,从小就学习滑雪滑冰,培养出了满人高超的驾驭冰雪的能力。正是利用满族人的这一特长,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就建立了一支善于滑冰的机动性很强的部队,这就是他的部将费古烈率领的部队。天命年间(公元1616—1626年),墨根城遭到蒙古的巴尔虎特部落的围攻,眼看就要守不住了,努尔哈赤命令费古烈星夜驰援,于是费古烈命令士兵全部换上乌喇滑子(冰鞋),火炮由爬犁拉着,在嫩江的冰面上滑行如飞,一天一夜竟然滑了700里,满军赶到时,墨根城正处在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突然杀出了这一支生力军,蒙古兵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他们是从天而降的神兵。
    
    清王廷入关后,把滑冰的习俗也带进了关内,滑冰成为军事训练的一项内容。每年冬至到三九,当冰冻得十分坚实时,清朝的皇帝就要在北京的北海或中南海观看盛大的冰嬉(滑冰表演),来校阅八旗清军滑冰。校阅的规模很大,每年10月份就开始准备,先是选拔参加比赛表演的选手,每一个旗,前锋统领和护军统领各选出滑冰高手200人,共有2000人参加校阅,由内务府提供冰鞋和服装。校阅有速度滑冰和花样滑冰两种形式。速度滑冰要求完成“官趟子”的八种动作姿势,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规定动作”,包括双臂摆动式,背手跑冰式,弯道技术等姿势。花样滑冰的式样更为繁多,有猿猴抱桃、鹞子盘云、金鸡独立、哪吒探海、凤凰展翅、双飞燕、大蝎子、摇身晃、香炉爪等十几种。冰嬉结束后,按照参赛者的表演质量取三个等级的优胜者,每级三名,给予奖励,头等赏银10两,二等八两,三等六两。另外所有表演者每人发赏银四两,全部由内务府出(《皇朝文献通考·乐考》)。现在珍藏在故宫博物院的一幅清朝乾隆时的《冰嬉图》将当时花样滑冰的高超技艺,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冰上健儿们姿态各异,各显绝技,鱼贯而行,组成一条巨龙,蜿蜒盘转,非常壮观。有一首清人作的诗对当时的滑冰技术进行了形象的描写:“铁若剑脊冰若镜,似履踏剑摩镜行。其直如矢矢逊疾,剑脊镜面刮有声。左足未住右足进,指前踵后相送迎。有时故意作敬侧,凌虚自我随纵横。是耶洛仙非列子,风胡能御波能凌。”(清宝竹坡《偶斋诗草》)
    由于清军入关后,滑冰的军事作用越来越小,所以朝娱乐化方向发展得很快。滑冰与其他的文化娱乐结合而产生的新冰嬉形式也开始大量涌现,如滑冰与杂技相结合,出现了冰上杂技,像冰上爬竿、盘杠(即托着木杠滑行)、飞叉、耍刀、使棒、弄幡等等。一些民间的节日庆祝活动,像舞龙、舞狮、跑旱船等也都移到了冰上,在滑行中进行,别有一番风韵。冰床也有了新的发展,在木板下面镶上了铁条,大大加快了滑行速度。冰上拖床的活动开展得更为普遍,在太液池的五龙亭和中海的水云榭前,每当天寒冰冻时,就有许多这样的冰床出现在风景如画的积雪残云中,床上坐三四个人,一人在前牵引,行冰如飞。更有人将若干拖床结连起来,由两三人牵引,在高速滑行中欢饮高歌。在城外的护城河,还有人以这种拖床运送顾客(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此外,在古代中国流传已久的足球也移到了冰上,出现了冰上足球,每队有几十人组成,按位置站好,然后将皮革制成的球抛起,球快落地时,大家飞快地滑过去争夺,得到球的队获胜。如看到自己队得不到,而对方有可能得到时就将球踢远,再去争夺(《帝京岁时纪胜》)。最初,清朝把这种活动作为一种军训手段,在军队中进行,后来也流传到民间,20年代在什刹海和护城河上还常可以看到老百姓在玩这种冰上足球(《帝京岁时纪胜补签》)。清代还有一种称为“打滑挞”的冰上娱乐运动,在滴水成冰的时节,用水浇地,在地上堆成一个三四丈高的冰堆,莹滑无比,然后让身手矫健的兵士,穿带毛的猪皮鞋,从上面挺身直立滑下,能顺利地滑下来不摔跤者为胜(《清稗类钞·技勇》)。这种运动要求有很高的身体平衡能力。
    清朝的溜冰器具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冰鞋出现了单冰刀、双冰刀两种不同的类型。双冰刀比较平稳,适合初学者练习。与现在的冰刀不同的是,清代的冰刀都比较短,鞋的后跟有一部分下面没有冰刀,这样,可以在需要时用鞋跟触及冰面以便停止滑行,或改变滑行方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