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巴族的交通工具和设施是简而实用的,他们除了有供人行走涉渡的道路、桥梁以及供人攀援的木梯、藤索外,没有供人乘坐的车船舟楫等代步工具,甚至连牛马等畜力工具也没有,他们全靠自己的腿徒步行走,去沟通彼此之间以及与外界的联系。 珞瑜地区山高谷深,极少平缓的道路,一般都异常艰险,因此被人称为“猴子路”。村与村之间看上去很近,甚至说话都能听见,但要交往却十分困难。墨脱县有首歌谣唱道:“隔江看得见,说话听得见;情人盼欢聚,走路需一天。”这是对西藏和平解放前珞瑜地区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珞巴族人民 ,在荆棘林中开路,在悬崖上架梯,在绝壁上修栈道,在江河上架溜索、建藤桥,挣扎着去打通通向外界的途径。 珞瑜地区多江河沟壑的特殊地理环境,迫使珞巴族人民创造了多种独特的架桥技术。常见的桥梁有独木桥、竹木桥、溜索桥、藤网桥等。最具特色和最能显示珞巴族建桥技艺的是藤网桥。藤网桥是一种全由藤条搭建编织而成的呈管状的悬空网桥,多架设在水深流急、面宽阔、地形险峻的交通要道上。网桥一般高出水面数十米,长度短则五六十米,长则二三百米。远远望去,一座座藤网桥像一条条凌空飞舞的蛟龙飞腾在大江之上,构成了珞瑜地区特有的景观。 珞瑜墨脱县德兴藤网桥,是珞巴族人民建造的最宏伟、最状观的网桥之一。德兴藤网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不是建造在普通的江河上,而是建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地段上。这座桥离江面50多米,桥长150余米,像一条蛟龙,咬山缠岭飞腾在大江之上,桀骜不驯的雅鲁藏布江被踩到了脚下。它反映了珞巴族建桥艺术的最高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