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浅谈竹笛流派之“新派”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华音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引语:在众多竹笛流派当中,“新派”是近期出现但比较重要的竹笛流派之一,本文对“新派”竹笛演奏风格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着重描写了“新派”演奏艺术流派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并对这种流派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作了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
    
    笛子演奏
    中国笛子从我国古代河南贾湖骨笛,河姆渡骨哨发展到现在的八孔笛、七孔笛及加键笛已存在7000——8000年的历史,竹笛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之一,在中国的音乐舞台上充分展示了它的艺术魅力,经过无数人的努力,由当初给戏曲和曲艺伴奏的乐器发展成为现在经常在舞台上独奏的民族乐器。当中不光有老一辈竹笛演奏家的努力也有后起之秀的推动。和所有民族乐器一样,中国竹笛受各地区民间歌曲、民间戏曲、说唱音乐、歌舞音乐等各种民族音乐的影响,20世纪中叶以来,竹笛形成了两大基本派别“南派”和“北派”。
    “南派”以赵松庭、陆春龄为代表,“北派”以冯子存为代表。他们在各自不同的艺术时间当中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北派”善于吹奏为河北梆子、河南梆子伴奏而得名的梆笛,其音乐素材大多来自北方地区的民歌与戏曲曲版,代表作为《喜相逢》、《五梆子》、《荫中鸟》等。“北派”的演奏艺术风格粗犷豪迈,较多用吐音、剁音、花舌等技巧,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而“南派”和“北派”则大相径庭,大多数南派竹笛演奏家善于吹奏为昆曲伴奏而得名的曲笛,音色并不象梆笛那样尖锐明亮,而偏重于圆润浑厚。代表作如《鹧鸪飞》、《早晨》、《三五七》等。作品大多取材于江南丝竹音乐,常用技巧有颤、叠、赠、打等。
    “南派”与“北派”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成为了中国笛坛的最主要两大派别,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50年代末,著名竹笛演奏家刘森以他独特的激情与新生活气息的演奏开拓了一条崭新的艺术道路,在中国笛坛独树一帜,创立了具有强大生命力与吸引力的演奏流派——“新派”。何谓“新派”,顾名思义,“新派”就是有别于传统的“南”、“北”二派特点的派别。它既不象“北派”演奏那样粗犷豪放,也不象“南派”那样婉转细腻。它的演奏特点是极富歌唱性和抒情性,它在竹笛表现力和技巧、演奏姿势中的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的“南”、“北”二派的局限。如用指尖的持笛手形,大大满足了演奏半音的需要,为六、七孔竹笛演奏外国乐曲以及与大型民族管弦乐队、西洋管弦乐队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还有首次将超高音、气滑音、弹跳音运用在笛曲,不但扩展了竹笛的音域而且丰富了竹笛的演奏技巧。可以这么说“新派”演奏流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南、北”二派垄断竹笛流派的现状,给中国笛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它的出现吹响了竹笛技术革新的号角,大大推动了竹笛演奏艺术的发展。
    一、“新派”竹笛演奏特点
    1、气息运用方面:在我国传统的“南、北”二派当中,“南派”演奏家如赵松庭、陆春龄吹奏用气比较均匀平稳,气息震动的频率并不是太高,讲究的是婉转细长,音色要求细腻轻柔。与“南派不同在于”北派“演奏家如冯子存等用气起伏较大,吹奏要求音色饱满,特点是高亢明亮,热情风趣。而”新派“创始人刘森先生在气息运用上较少运用水平状的气息线条,而采用带有一定密度的气颤音。因此,他的演奏充满歌唱般的激情,假如说南方竹笛演奏大都是平湖秋月的话,那么刘森的演奏气息更像江河波涛光涌。刘森的气息运用方法突破了原有的气息运用方法,并对竹笛的音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如他较多运用气冲音和气滑音,这些技巧运用无论在“南派”或是在“北派”都比较罕见。在独奏曲《牧笛》引子当中,成功的运用了这两种技巧并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著名竹笛大师赵松庭曾说过:“刘森气滑音堪称一绝,它所出来的艺术效果是指滑音无法媲美的。(《民乐报》P2)正是因为刘森在竹笛音色技巧方面的过人之处,“新派”竹笛的艺术演奏风格才得以奠定。著名竹笛制作家周林生是这样评价刘森先生的演奏:“音色象银子般的灿烂纯净,气息象烈火一样炽热奔放”。
    2、手指运用方面:“新派”在继承北方传统的运指方法的基础之上又有许多独创之处。在近代,刘森先生是率先用按半孔的方法来演奏半音阶和外国名曲,如《霍拉舞曲》等,他还研究了许多超高音的指法,在独奏曲《牧笛》当中他首次运用了超高音,突破了竹笛现有的音域,把竹笛现有的音域从传统的十六度扩展到十八度,为竹笛演奏、创作现代乐曲和交响乐队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他的这种方法在他亲授的弟子们的演奏中均可得到体现。如著名竹笛演奏家简广易率先用六孔竹笛演奏了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攻克了竹笛演奏高难度半音的难关。在此曲中,频繁出现的半音阶级进,演奏家吹奏如西洋长笛那样准确无误,为最大限度表现原曲的音乐内涵,多次运用超高音进行演奏。此曲演奏的成功为将来演奏难度更加高的协奏曲提供了一条可以借鉴的道路。竹笛演奏家李增光先生把“新派”的高难度运指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他在演奏作曲家莫凡写的管乐协奏曲《熟煌印象》第二乐章“飞天”当中,连续的超高音、弹经济危机音、气冲音吹奏和大二度半音阶级进,不但把竹笛演奏的难度提高了,而且还首次把“新派”的演奏风格运用到协奏曲当中。为推动“新派”竹笛演奏艺术风格的成熟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运舌方面:“新派”演奏家们的吐音既不象“南派”演奏家那么小巧也不象“北派”演奏家那样豪放,它的颗粒感极强,尤其在双吐方面,“T”、“K”的运用具有很好的独立性和均衡性。如刘森的点舌音就是一种介于吐与非吐之间的吐音,在刘森演奏的《牧笛》、简广易演奏的《牧民新歌》录音当中可充分体现。
    二、“新派”竹笛演奏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一种流派的形成离不开当地人民的语言、思想感情心脏生活环境,流派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地理、民俗、民间音乐等因素影响很大。竹笛演奏流派和其他吹管民族乐器派别一样,气质、方法、技巧、气息、运舌和地域因素决定了它的派别的种类。“南派”和“北派”的流派形成都是在充分吸取了当地的民间戏曲音乐、歌舞音乐等音乐素材的基础之上再加上老一辈艺术家的辛勤努力形成的,其中老一辈艺术家的创作和演奏起了核心作用。如著名的“南派”竹笛大师赵松庭就是充分吸收了浙江婺剧音乐的精华,再加上本人的加工创造,编写了大量的“南派”代表性乐曲,如《鹧鸪飞》、《早晨》、《三五七》等,从而奠定了“南派”中“浙东派”竹笛的演奏风格。“北派”的代表人物冯子存本身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民间艺术家,他很熟悉北方的民间小调、小曲和二人台音乐,所以在他创作的独奏曲《喜相逢》当中充满了浓郁的二人台音乐韵味,容易流传和被广大观众所接受、认可。这首独奏曲在全国第一届民族器乐调演奏当中获得巨大成功,随后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成为中国竹笛登上独奏舞台的有利证明!
    而“新派”和“南派”、“北派”的形成发展并不完全一样。“新派”创始人刘森吸取了“南”、“北”二派发展成功的经验。他善于创新,并不局限于某中特定的民族音乐的范畴,而是另辟新径。在传统音乐借鉴方面,他较多采用舞蹈音乐的素材,用它来表达旋律的抒情性、叙事性和歌唱性。如《牧笛》中的慢板。由于刘森先生有着和其他竹笛艺术家不一样的特殊艺术经历(他曾是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的得意门生,他还严格正规的学习了西洋作曲理论、乐队指挥。他是竹笛艺术界中的奇才),所以他所创作的乐曲和所演奏的风格肯定是其他派别所不具备的。在西洋音乐借鉴方面,他移植、创作、演奏了大量乐曲,如《霍拉舞曲》、《云雀》、《天鹅》等。“新派”的演奏脱胎于“北派”但不同于“北派”,他借鉴了北派演奏富于戏剧性、民间风味非常浓烈的特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过程当中形成了自己极富歌唱性的器乐表现手段。他还编写了大量当时流行于全国,被许多热爱竹笛的青少年广为练习的乐曲如《牧笛》、《山村小景》,促使了“新派”竹笛演奏流派的形成与发展。经过刘森先生和他的弟子们的努力,在50年代末中国竹笛流派又增添了充满活力与激情的一派——“新派”。
    三、“新派竹笛演奏流派的影响和发展道路展望
    “新派”竹笛演奏流派在中国笛坛的影响是重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刘森先生作为“新派”的创始人和先行者,是中国笛坛公认的高手,他的一些独特的技巧、音色和演奏风格被子行家所认可,他培养了一大批“新派”的竹笛演奏家,为了“新派”竹笛演奏流派艺术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提供了生力军,如内蒙古歌舞团笛子演奏家李镇、广播民族乐团的简广易、李增光、上海歌舞剧院的孔庆宝、武汉的黄尚元、著名的竹笛制作家周林生、二炮文工团的武长青等,他们在各自的表演艺术道路上都很好的继承并发扬了“新派”的艺术风格,并获取了巨大成功,这种现象在竹笛演奏流派当中是较为罕见的。
    2、著名竹笛演奏家简广易、李镇、李增光等人作为“新派”演奏流派发展的生力军,创作、演奏了大量的竹笛独奏曲,把“新派”演奏流派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如简广易创作演奏的《牧民新歌》、李镇创作演奏的《走西口》、李增光演奏的《绿洲》。在这些艺术家演奏的乐曲当中不难听出鲜明的“新派”艺术演奏风格。由于“新派”与“南”、“北”派相比在音色、音质、棱角、韵味、底气、音波、渊源流传方面均有很大不同,所以在五十年代末,极富魅力的刘森创建的“新派”曾经吸引了无数热爱笛子的青少年,刘森本人也被誉为“笛坛怪杰”,成为广大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新派”由刘森先生从50年代末创始至今,影响巨大,它在中国笛坛中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音乐无国界,如何使民族器乐在外来音乐、本土音乐碰撞、交融中茁壮成长,是我们新一代民乐音乐工作者长期思考的问题,和任何一种竹笛流派一样,“新派”竹笛演奏艺术只有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吸取有利于本流派发展的一要音乐素材其中包括外国的音乐素材,以开放的姿态去接受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新生事物,这样“新派”竹笛演奏艺术流派的生命才会更好的延续下去,得到更好的发展。让我们值得欣慰的是,我们今天还能看到“新派”竹笛演奏家在舞台上活跃的身影,这些演奏家们正以积极的姿态,以自己对“新派“竹笛演奏艺术流派的感悟和责任,创作、演奏了大量带有明显”新派“竹笛演奏艺术流派的发展进行着大胆的探索、创新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结语
    刘森先生在十年动乱中退出笛坛,对广大竹笛爱好者来说是一件极其惋惜的事情,但值得欣慰的是他的弟子们正把他所创始的演奏流派发扬光大。刘森对艺术严谨的态度和音乐素材加工、创作的手法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任何一种竹笛流派的发展与成熟,都需要一代或几代人的努力。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新派”竹笛演奏艺术流派能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使“新派”竹笛演奏艺术流派这朵美丽的鲜花在民族器乐之林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