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孜·巴吾冬弹奏维吾尔族传统乐器。 天山网新和讯(记者卢婧冉摄影报道)6月4日,在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加依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肉孜·巴吾冬,一边弹奏着维吾尔族传统乐器都塔尔,一边深情地放声歌唱。 肉孜·巴吾冬所在的加依村,被称为新疆民族乐器手工制作第一村,他家从爷爷那一代开始就制作乐器,到现在有200多年的历史。“每一件乐器都是我的宝贝。”肉孜·巴吾冬说,三十年来,他已经记不清楚制作了多少把乐器。 上好的都塔尔从选材到制作需要两年的时间 出生于1970年的肉孜·巴吾冬,在父亲的熏陶下,从小就对民族乐器的弹奏和制作方法十分痴迷。16岁起,他便随父亲学习制作乐器,并在传承中不断积累下宝贵的经验。 “一把上好的都塔尔从选材到制作完成需要5个步骤,大约要两年的时间,制作乐器的人一定还要会弹奏乐器,不然没法调教音准,制作的乐器也就不够精细。”肉孜·巴吾冬说。 2014年,新和县在加依村建起了龟兹文化乐器展示中心,展示中心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免费提供工作室。在肉孜·巴吾冬的工作室内,外间的陈列室里有装饰精美的艾捷克、都塔尔、弹拨尔、热瓦普……摆满了整个房间。不仅有实物,还有微缩版的陈列品,五六十厘米的“迷你乐器”让人爱不释手。 肉孜·巴吾冬说,他制作的都塔尔一般可卖到2000元以上,他的订单数量也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最远已销售到美国。 肉孜·巴吾冬工作室内的“迷你版”传统乐器。 传承手艺给年轻人 加依村共有299户人,从事乐器制作的就有200余人,肉孜·巴吾冬和村里另外4名善于做乐器的村民,都成为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传承人们都在培养年轻的徒弟,经肉孜·巴吾冬培养出的徒弟就有三十多名,遍布全疆各地。他们都坚持手工制作乐器,而靠着这门手艺,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我除了教徒弟们学习制作乐器,也会教他们弹唱,为的就是让他们学成之后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肉孜·巴吾冬欣慰地说。 正因为有了肉孜·巴吾冬这样的人,传统手工乐器制作得以传承和发展。“我还会继续提升乐器制作的工艺水平,培养更多优秀的民间制作艺人。乐器、家人和徒弟,是我的三大财富,和他们在一起,我就觉得幸福。”肉孜·巴吾冬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