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节日 >

苗族芦笙会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当辛勤劳动的汗水换来了丰收,家家户户稻谷归仓,油菜、小麦等小季作物都点播完了之后,苗族人民的心里比蜜还甜。于是,他们又吹响了古老的金芦笙。
    农历九月,是黄平县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九月芦笙会。九月芦笙会,时间长,地域广,从九月初七、初八的金塘芦笙会,到初九、初十的五里墩芦笙会,然后是二十五、二十六的岩英芦笙会,二十六、二十七的重安芦笙会,紧接着是二十七至二十九的谷陇芦笙会,与谷陇芦笙会同期举行的还有马场、十里桥芦笙会。九月芦笙会的内容相当丰富,除了吹跳芦笙外,还有斗牛、赛马、斗画眉,还要举行各种现代文体娱乐活动。其中,地处黄平、施秉、台江、凯里交界的谷陇芦笙会是黄平九月芦笙会的高潮,是苗族地区规模最大的芦笙会,被列为贵州四大民族集会点之一。
    节日前夕,谷陇这座四面环山的苗乡小镇,早已是一派节日的景象。家家户户都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迎接赶会的客人。身穿民族服装的男男女女熙来攘往,忙个不停。中年人忙着准备待客的肉食菜肴;老年人正精心地给自己的画眉鸟、斗牛、赛马调料;小伙子则忙着修整和添置芦笙;姑娘们更是忙碌,她们熬更守夜地赶制节日的盛装。
    是秀丽的苗寨风光吸引了她?还是富饶的苗岭山川兴奋了她?或许是热情的苗家儿女感染了她?在芦笙会的清晨,太阳比往日更早地跳出了山岭,那些朝气蓬勃的苗族青年最先赶到了芦笙?
    他们当中,有打花伞、戴银项链、穿花衣裙的姑娘;有提旅行包、背照相机的小伙子。他们三五成群,时而互相追逐打笑,尽情欢乐;时而切切私语,互相吐露各自的心事;时而凝目顾盼,寻找着心中的恋人。
    谷陇大寨群山环抱,绿树成荫,自然环境优美,铁路、公路、水路四通八达,往返十分方便,前来看会的,除了黄平县方圆数十里的几万苗、汉、革同胞外,还有不少不辞长途跋涉之苦,来自几十里外的施秉、凯里、台江、镇远等县市的客人,甚至百里之遥的三穗、丹寨、雷山等县的各族同胞也赶来这里,同黄平县的苗族同胞一起欢歌笑语,共度佳节。尽管路途遥远,可人们似乎觉得,不到这热闹的中心,便不能尽节日的兴致。每到芦笙会,不管天晴下雨,苗族同胞都要到芦笙坪聚会。因为这是苗族人民庆丰收、比富裕的特定日子,是妇女们比服饰、比手艺的隆重盛会,是年轻人比舞姿、赛芦笙的美好时刻。苗族民间有句俗话:“苗家不吹笙,众人不安心”、“芦笙不响,五谷不长”。苗族吹芦笙,是吉祥、喜庆的象征。近年来的谷陇苗族芦笙会,不少省外游客和外国朋友也慕名前来观光,给芦笙会增添了不少光彩。
    芦笙场设在谷陇大寨对面的谷陇中学校园内。中午时分,芦笙坪中心,大芦笙、小芦笙,奏起各种曲调,发出震撼人心的乐章。高昂的、低沉的,圆润的、粗犷的,在这里交响。一婆芦笙,就是一组音符的巧妙结合。和谐、自然,显示出震天动地的力量。芦笙杆上那一面面象征吉祥的彩旗,迎风招展,把全场点缀得格外壮观。
    赛芦笙有传统的评议标准,由主办村寨的行家担任评委,以哪个芦笙队吹得最好,服装最整齐,舞跳得最漂亮为胜。有经验的苗族老人,即使在很远的山头,也能从十几婆齐鸣的芦笙中,辨出哪个寨子的芦笙队声音最洪亮。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那些身穿节日盛装的苗族小阿妹,一张张脸庞上挂着浅浅的笑容,象一只只美丽的凤凰,走起路来敏捷匀称。她们手拉着手,肩并着肩,鱼惯地进入芦笙坪,伴着和谐的芦笙曲,以轻快的步伐,节奏井然地扭动着花边百褶裙,翩跹起舞。她们的凤冠、项链、手圈、耳镯等金银首饰,在阳光下闪烁,酷似一朵朵盛开的白莲,随着舞步,发出“锵、锵、锵、锵”的悦耳之声。跳舞的姑娘含情微笑,不时地将目光投递给吹笙的小伙子,小伙子们也有意把芦笙吹得特别洪亮,以迎接姑娘们那充满热情的秋波。
    银佩叮当,笙曲优扬,深深地吸引着来自省内外的兄弟民族同胞,他们一个个笑逐颜开、赞不绝口。看这位迅速地按动快门,将这难得一见的苗乡艺术之美,囊括到自己的像机里;那位激动得手舞足蹈,跟在袅袅婷婷的苗家姑娘后面邯郸学步,使欢快的气氛又增添了新的乐趣。哟,那些风风火火的年轻摄影师们,也跑到苗族姑娘中间合影留念,那兴奋的神情,如醉如痴。这是歌舞的海洋啊,这是民族团结的纽带,更是民族进步的象征。每一张脸都在欢笑,专注而深情。仿佛每一个人都被炽热的情感和纯真的激情所融化了,仿佛这歌舞的海洋已注入了一个伟大民族的灵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